当特朗普还在反复考虑是否对中国进口俄罗斯石油征收高额关税时,泽连斯基却在距离俄罗斯边境只有5公里的哈尔科夫前线战壕里,突然抛出一个大新闻:“我们的士兵正与来自中国、巴基斯坦等国的雇佣兵激战!”这个指控是在8月4日发布的,正好是在乌克兰跨党派的议员团飞往台湾的当天。
泽连斯基在哈尔科夫的发言中特意提到中国公民参战俄乌冲突,但没有拿出任何战俘照片或身份证明。巴基斯坦外交部第二天迅速回应,称这些指控毫无根据,要求乌方澄清。专家分析认为,这样的发言意在营造“俄罗斯依赖外国势力”的形象,同时配合西方的说法,暗示中国在暗中帮俄罗斯。几乎在泽连斯基发表声明的同时,一支由9名跨党派议员组成的乌克兰代表团于8月4日抵达台湾,进行为期5天的访问,也是在27年来首次。团长克尼茨基在台湾公开表示:“乌克兰正受到中国向俄军提供援助的影响,我们担心台湾会遇到类似的威胁。”这种说法将台湾问题和乌克兰危机硬是拉在一起,试图挑战中国关于“台海事务不容外部干预”的底线。
台湾当局趁机推动所谓的“价值外交”,外事机构负责人林佳龙高调宣布,将合作重建乌克兰的学校和医院,还推动5G通信等科技项目,试图用“民主联盟”的名头巩固实际的关系。当泽连斯基在台湾海峡问题上发声时,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还悬而未决。8月5日,他公开说:“我们明天会与俄方会面,看看进展怎么样,到时候再做决定。”特朗普扬言要对中国和印度等俄油买家征收“二级关税”,税率高达100%到500%,试图切断俄罗斯每年超过千亿美元的能源收入。
实际上,中俄已经建立起“能源和金融双重防线”,亚太地区吸收了俄油出口的85%,人民币结算比例也超过了25%。如果硬要切断联系,国际油价可能会飙升到120美元每桶,而那样一来,美国的通胀问题会变得更严重。特朗普一方面声称自己从没具体承诺过关税百分比,同时又派特使去莫斯科谈判。这种模糊的做法,显然是在争夺谈判筹码:一边向国内显示自己对俄态度强硬,一边又避免油价大幅上涨带来的冲击。7月30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能源政策是中方的主权问题,靠胁迫解决不了任何难题。”
7月27日,乌克兰宣布对53个“援助俄方”的中国实体和个人实施制裁。泽连斯基在涉台问题上的试探,很快引发了中方的反制措施。两天之内,中国外交部援引《反外国制裁法》进行了坚决回应:“敦促乌方立即纠正错误!”而特朗普政府保持沉默,也反映出他们的矛盾立场。一方面,美国需要乌克兰“抵抗俄国”,但又不希望乌克兰把战火引到台海,这样会打乱中美之间的战略平衡。
乌克兰急于寻求西方援助,试图通过“台湾牌”表达对美的忠诚,但低估了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在这场“三角关系”的角逐中,台湾变成了最脆弱的一环。乌克兰议员团虽承诺“合作抵制大陆”,但没有签署任何军事协定。台湾当局的“重建援助”多半是象征性的投入,难以抵挡大陆的“穷台”政策带来的经济压力。8月8日一天天临近,特朗普尚未公布关税新政,而泽连斯基的“两线行动”已经留下明显后果:制裁中国实体和个人、雇佣兵指控侵蚀中乌之间的信任,议员访台则越过了战略的底线。
如果乌克兰继续把台湾纳入“反俄”说辞里,中国必然会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在特朗普还在考虑关税政策的时候,乌克兰已经率先把赌注押在台海这张牌上——这一步,可能会熄灭和平的火苗,也有可能引发更大的冲突。泽连斯基应当明白,台海问题是美国都不太敢轻易碰触的底线,他如此不顾轻重地试探,肯定会惹来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