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专机降落在阿尔汉格尔斯克时,北冰洋的寒风正卷起积雪。 这是2025年7月24日,俄罗斯总统专程飞抵北极圈内的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只为亲自出席一场仪式:俄海军最新战略核潜艇“波扎尔斯基大公”号的服役升旗。
同一周,莫斯科传出的另一条消息却充满悲凉色彩。 俄罗斯国防部内部文件显示,海军唯一的现役航母“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维修工程已全面暂停。 这艘服役34年的老舰,或被拆解,或将被挂牌出售。
北极冰海下的“核巨人”
“波扎尔斯基大公”号并非普通潜艇。 它是俄罗斯第8艘“北风之神”级核潜艇,也是第5艘升级版“北风之神-A”型。 艇长170米,搭载16枚“布拉瓦”洲际导弹,每枚可携带6至10枚核弹头。 若满配作战,单艇即可向8000公里外的目标倾泻160枚核弹头。
普京在冰原环绕的船厂码头高声宣布:“此类潜艇是海上战略核力量的核心,将在未来数十年确保我国安全。 ”他身后,漆黑的艇身如同蛰伏的深海巨兽,泵喷推进器取代传统螺旋桨的设计,使其水下噪音低于美国“俄亥俄”级潜艇。 俄媒称其为“北极海域的风暴”,波兰媒体则直言它“在全世界散布恐怖”。
航母的“死亡账单”
就在普京为核潜艇站台时,3500公里外的摩尔曼斯克第35修船厂内,“库兹涅佐夫”号正锈迹斑斑地停泊在干船坞。 这艘6.7万吨的巨舰最近一次实战还要追溯到2017年的叙利亚行动——当时它拖着数公里长的黑烟航行,被欧洲媒体嘲讽为“移动烟囱”,行动中更坠毁两架舰载机。
维修账本触目惊心:
2018年,承载航母的PD-50浮动船坞沉没,70吨起重机砸穿飞行甲板;
2019年,焊接火花引燃燃油管线,过火面积超1000平方米;
2022年后,俄乌冲突导致军费向陆军倾斜,维修资金彻底断流。
俄太平洋舰队前司令谢尔盖·阿瓦基扬茨的结论很残酷:“停止维修是正确的。 若继续拖延,它只能被切割成废铁。 ”卫星照片显示,过去三年该舰甲板积雪无人清理,工程设备早已撤场。
海军战略的180度逆转
放弃航母的决定早有征兆。 2025年6月,普京签署的《2050年前俄罗斯海军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恢复全球海洋强权地位”,但海军总司令叶夫梅诺夫直言:“航母已非必要选项。 ”
现实逼迫俄罗斯做出选择:
黑海舰队在乌军导弹袭击中损失33%水面舰艇,“莫斯科”号巡洋舰沉没震惊世界;
航母维修费估算达30亿美元,足够建造两艘“北风之神-A”核潜艇;
叙利亚行动中,“库舰”8个月仅起飞420架次,效率不及美军航母3天量。
军事专家点破本质:“库兹涅佐夫号只是精神图腾,实战价值趋近于零。 俄海军早已转向核潜艇优先战略。 ”
水下霸权的精密算计
俄罗斯的选择并非退却,而是精准的“非对称博弈”:
北极破冰威慑:2021年3月,俄军3艘核潜艇在北极半径300米内同步冲破1.5米冰层,展示极地核打击协同能力。 北冰洋冰盖成为天然屏障,使敌方声呐失效;
太平洋暗箭:5艘“北风之神”部署堪察加半岛,鄂霍次克海深水区成为核潜艇发射阵位,覆盖美国全境;
舒适型杀手:新一代“亚森级”攻击核潜艇牺牲1/3载弹量,扩大艇员生活舱。 设计逻辑很直接——更长的潜航时间意味着更强的生存能力。
撕裂的俄海军未来之争
俄国防部内部对放弃航母仍存激烈争议:
改革派:以太平洋舰队前司令阿瓦基扬茨为代表,认为“无人机与高超音速导弹已取代传统航母”;
传统派:军事专家丹迪金反驳:“失去航空掩护的远洋舰队如同裸奔”。
这种分裂体现在装备规划上:
现役13艘战略核潜艇(8艘北风之神+5艘德尔塔IV)对标美军14艘俄亥俄级;
4艘“北风之神-A”、6艘“亚森-M”攻击核潜艇正在建造;
但普京批准的9艘677型常规潜艇,却被批评为“近海防御的妥协方案”。
当“库兹涅佐夫”号甲板的锈迹日益蔓延,北德文斯克造船厂的激光焊枪正昼夜不息。 普京的北极之行,为俄罗斯海军新时代按下了启动钮——一个没有航母,却让160枚核弹头潜伏于冰川之下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