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国家面临三年经济困境,粮食短缺严重,多地还遭受自然灾害。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的李先念,负责经济工作,他特地向毛主席汇报了严峻的粮食形势。
毛主席曾说李先念过于担忧。李先念回应,他知晓杞人忧天的典故,但他忧的不是天塌,而是全国数亿民众的温饱问题。
毛主席听取李先念的汇报后,十分赞同,肯定其方法有效并给予支持。同年9月,李先念前往湖南、湖北、河南等地实地调研灾情。
抵达湖南后,李先念认真听取了华国锋对湖南粮食状况的报告。华国锋自1949年起在湖南工作,从县委书记一路升至地委书记,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他是山西籍人士。
湖南省状况略优,为援助重灾省份,国家安排湖南省外调粮食十五亿五千万斤。
华国锋始终高度关注农业生产和民众生活。他强调,这些方面至关重要,需不断优化和提升,确保国家发展与民众福祉同步推进。
今年,湖南受春寒和旱灾影响,粮食产量预计在一百九十亿斤至二百零二亿斤间。扣除各项需求后,仅能外调十四亿斤至十四亿五千万斤,难以完成中央的外调粮食任务。
此汇报显示,华国锋是个务实的优秀干部,他账目明晰,如实反映了湖南状况,既无隐瞒也不夸大。
一些干部为求政绩、完成任务,可能会夸大粮食产量,自己脸上贴金,却让本省百姓遭殃。但华国锋坚守原则,从不虚报产量,实实在在为民考虑。
他如实汇报真实情况。考虑到湖南百姓的生计,若无法完成中央的粮食外调任务,他甘愿承受批评,也不愿辜负全省民众,无法向中央交代。
听完华国锋的汇报,李先念心中略显失落。他本以为湖南粮食充足,能解其他省份之急,结果却并非如此。但事实已定,他也只能接受现实。
李先念表示,他无法决定此事,需向周总理请示。关于湖南需调出多少粮食,需周总理定夺。次日,他向周总理汇报并得到了批准,同意调出十四亿斤粮食。
周总理心系人民,深入了解湖南实情,未死板执行外调粮食任务。华国锋表示能调出十四亿至十四亿五千万斤,而周总理审慎决定,采纳了较低的调粮数额。
华国锋等人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很明显,他们的建议得到了中央的认可。要知道,那时的华国锋仅是地方干部,而周总理和李先念可都是中央的高层领导。
多年后,周总理离世,华国锋暂代总理并最终接任。他成为了周总理的继任者,后来还担任了国家最高领导人,并领导着李先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