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A股:新主线已定?4大消息明确方向,资金抢筹

9月29日、30日这两天,上证指数连续拉升,单日涨幅分别达到0.9%和0.52%,成交量稳稳站在9000亿上方。 市场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有资金趁着节前清淡期悄悄布局了。

更关键的是,整个长假期间,四重消息接连落地,把节后市场的方向钉得明明白白。 这不是凭空猜测市场要“变天”,而是这几条线索凑在一起,硬科技和消费升级两类股票大概率要成为资金新宠。

第一条消息是10月底将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核心议题是讨论“十五五”规划。 回顾“十四五”规划时期,文件中点名的新能源、半导体方向,整整火了三年。 当前行业内部早有风声,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将是此次规划的重点中的重点。 政策只要给出明确信号,资金就会扎堆往里冲,这是A股多年不变的规律。

第二条消息是美联储10月底的议息会议。 9月公布的点阵图已经释放信号:2025年还将降息50个基点,10月和12月各降25个基点。 全球流动性转向宽松,会直接加速外资回流A股的速度。 北向资金偏爱的品种,正是那些有政策托底、业绩稳定的板块,这对节后市场的资金面是实打实的支撑。

第三条消息是9月宏观经济数据即将披露。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企业利润这些硬指标,直接反映经济恢复的“成色”。 如果PMI能稳在50的荣枯线以上,工业利润增速转正,就意味着企业盈利在真实改善。 资金自然会流向“业绩确定”的方向,而不是继续瞎炒概念。

第四条消息是10月上市公司三季报的密集披露。 10月15日前,大部分公司会发布业绩预告,机构的最新持仓动向也会同步曝光。 哪些公司赚得比预期多,哪些被基金、社保悄悄加仓,到时候一清二楚。 这等于给市场递了一份“成绩单”,资金会毫不犹豫地拥抱“优等生”。

这四条消息叠加,给节后市场画出一条清晰的“主线跑道”:政策盯科技,资金看宽松,底气在经济,标的选业绩。 顺着这条跑道看,第一类会被资金重点关注的,就是“十五五”规划锚定的硬核科技股。

科技自立自强是近几年政策的绝对重心。 2024年整个科技行业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已达到15%,比2020年提升了4个百分点。 不少细分领域已经出现突破信号:比如集成电路,国内14纳米芯片的量产良率已突破90%,比去年提升了12个百分点,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一季度。

人工智能也不再是空谈技术,而是真正扎进产业里。 工业领域用AI做质检,效率比人工提升3倍;消费领域的智能客服、智能家居渗透率,今年提升了8个百分点。 一旦“十五五”规划再加码,这些已落地的方向必然被资金再推一把。

在科技股内部,算力板块是“刚需中的刚需”。 无论是大模型训练还是工业AI落地,都离不开算力支撑。 2025年国内算力需求预计增长80%,但数据中心的服务器缺口仍有30%。 浪潮信息、中科曙光这类服务器企业,上半年营收增速都在20%以上。

算力芯片方面,国内企业已能做出7纳米GPU,虽然与国际顶尖水平有差距,但在国内政企项目中的替代率已从去年的15%提升到25%。量子信息领域,国内已建成20个量子实验室,“墨子号”卫星的量子通信距离今年突破了1200公里。 若“十五五”规划提及量子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企业一定会被盯上。

除了科技,第二类有望表现的是“业绩确定的消费升级股”。 消费板块的吸引力,一方面来自实实在在的复苏数据。 9月消费品制造业PMI达到51.2,比8月提升0.8个百分点,显示消费端确实在回暖。

当下的消费不是盲目购买,而是“升级型消费”。 新能源汽车9月国内销量同比增长25%,其中20万以上的中高端车型占比超过60%,比去年提升了10个百分点。 比亚迪、蔚来等企业三季度净利润增速预计在30%以上。

智能家居在国庆期间表现突出,带AI功能的扫地机器人、智能冰箱销量增长40%。 美的、海尔等企业的线上营收占比已达55%,比去年提升7个百分点。 健康消费同样亮眼,随着老龄化趋势深化,家用医疗设备销量今年增长35%,鱼跃医疗、迈瑞医疗等公司的三季报预告均透露“盈利超预期”。

另一方面,消费股当前的估值具有优势。 中证消费指数的市盈率约25倍,处于历史40%分位以下的较低水平,比2021年的高点低了30%。 估值优势已经吸引资金关注,9月北向资金买入消费股达120亿元,比8月增加50亿元。 贵州茅台、伊利股份等龙头股的北向持仓比例均提升了1至2个百分点。

当然,市场也存在分歧和需要留意的风险点。 有人担心节后市场会不会重演“赚指数不赚钱”的局面。关键在于是否踩对主线。 2023年节后炒作新能源,2024年聚焦AI,都是遵循“政策+业绩”的逻辑。 当前科技主线看“十五五”规划与技术突破,消费主线看业绩回暖与估值低位,只要不盲目追逐缺乏业绩和政策支撑的冷门股,成功率会高很多。

也有人担忧美联储降息可能不及预期。 但从9月点阵图看,美联储19位官员中有17位支持今年再降息50个基点,且美国通胀已降至3%以下,接近2%的目标,降息是大概率事件。 即便海外宽松节奏有所波动,国内“稳增长”政策也在托底。 9月已新增5000亿元专项债额度,基建项目开工率提升至85%,经济恢复的势头具有持续性。

从历史数据看,国庆节后市场上涨的概率本就较高。 近十年数据显示,万得全A指数在国庆节后5个交易日的上涨概率为60%,后20个交易日的上涨概率超过70%。若节前市场已有所调整,节后修复动力往往更强。

当前市场与以往的不同之处在于,资金越来越“聪明”,不再盲目炒作概念,而是更看重“政策托底、业绩落地、估值合理”这三要素。 科技股中,只有研发投入高、订单充足的企业才会被机构重仓;消费股中,营收增速超15%、毛利率稳定的公司才会被北向资金持续关注。

那么,在科技与消费两条清晰的主线中,是选择代表国家战略、空间广阔的算力芯片,还是选择需求稳健、估值已具吸引力的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