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从'西方救世主'到'末日困兽':泽连斯基与西方的双向幻灭真相

国际政治这盘大棋,哪有什么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泽连斯基的形象,从被捧上神坛的“当代丘吉尔”,到如今被贴上“专制傲慢”的标签,这反转来得比翻书还快,活脱脱撕开了西方政治宣传那层最华丽的遮羞布。

《经济学人》最近的一篇文章,调子转得让人差点闪了腰:“他作为西方邪教英雄的崛起助长了傲慢。”要知道,一年多前,همین本杂志还把他夸得天花乱坠,称他是“不可动摇的民主英雄”。现在风向全变了,开始敲打乌克兰政府“日益专制”,甚至不留情面地说他“似乎已经走投无路”。

这种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可不是哪家媒体的一时兴起,而是西方整体叙事策略的一次精心校准。当一场基于地缘政治利益的双人舞即将曲终人散,总得有人出来,为这狼藉的舞台和即将到来的结局背锅。这背后,是一场早就写好剧本的幻觉,西方和泽连斯基,都曾是戏中人。

捧得越高摔得越惨

俄乌冲突熬到第三个年头,西方媒体的笔杆子,开始悄悄地调转枪口。那个曾经被盛赞的硬汉,如今成了“陷入乌克兰旧恶习”的领导人。这变化不是偶然,而是在为一场可能的乌克兰败局,提前铺好舆论的台阶,找好替罪的羔羊。

战场的天平一倾斜,西方的聚光灯也跟着从莫斯科转向了基辅的内部问题。这操作的目的再明显不过:一来,为将来削减援助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二来,也为未来可能出现的谈判妥协,提前松一松舆论的土。

西方当初需要一个英雄,一个能凝聚人心、让军援法案在国会山一路绿灯的魅力符号。于是,泽连斯基被选中,被塑造成了抵抗的化身。各路官员和媒体争相将他与丘吉尔相提并论,很快,这位乌克兰总统就成了“西方邪教英雄”。这场造神运动,与其说是看中他个人,不如说是西方的地缘政治实在等不及了。

掌声里的致命回音

问题是,当一个人长期活在闪光灯和赞美诗里,就太容易把舞台当成全世界。一位乌克兰政府内部人士曾对《经济学人》说:“所有的掌声都把他送上了太空,他开始相信自己就是天选之子。”这种单方面的吹捧,让泽连斯基和他的团队产生了致命的误判。

据《时代》杂志报道,泽连斯基对最终胜利的信念,已经到了“不可动摇,接近救世主”的程度。这种近乎偏执的自信,让他渐渐听不进前线的炮火声,也看不见外交斡旋的必要性。

他似乎忘了,西方那些雷鸣般的掌声,不是因为爱他,而是因为需要他。当他开始变得不那么听话,甚至表现出更强的自主性时,昨天的吹捧就会变成今天的指责。这套美式的“双重标准”,把所谓的“国际规则”,变成了一把只量别人、不量自己的尺子,用得是炉火纯青。

谁是棋子谁在下棋

过度自信的背后,是权力的加速集中。报道指出,乌克兰现在由“一个不断缩小的亲信圈子”统治,而这个圈子的核心,是那位被描述为权力与资历极不相称的幕僚长安德烈·叶尔马克。

在这种小圈子政治下,一系列决策失误接踵而至。从低估国内根深蒂固的腐败,到仓促撤换军方高层,再到过度干涉军事指挥,这些错误在西方“捧杀”式的环境中被无限放大。更要命的是,为了维持那个英雄叙事,不惜牺牲最精锐的部队去打一些宣传仗,这正在一点点耗尽乌克兰长期的抵抗能力。

而他推迟总统选举的决定,更是给了西方媒体一个绝佳的靶子,让其政府的合法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乌克兰议员亚历山大·杜宾斯基甚至警告,民众“绝不会容忍”,这可能会引发政变。

英雄落幕剧本收场

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乌克兰政策的摇摆不定,是这场冲突中最大的变数。他前脚还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称“在欧盟和北约的支持下,乌克兰有望赢回全部领土”,后脚又在不同场合抱怨对乌援助是个“无底洞”。这种变脸速度,让人眼花缭乱。

但谁也不会把这种表态当真。美国的对外政策,永远服务于“美国优先”的核心。乌克兰,说到底只是大国博弈棋盘上的一颗棋子。削弱俄罗斯、巩固西方联盟、维持全球霸权,这些目标本身就充满矛盾,也注定了美国的政策不可能有一以贯之的稳定。

欧洲的盟友们更是充满了战略上的利己主义。他们极力向特朗普阐明,任何承认俄罗斯现有占领区的“停火协议”,都将是西方信誉的彻底破产。这话听着义正词严,但驱动他们的不是对乌克兰的同情,而是对自己安全的深深恐惧。

结语

战场的现实冰冷刺骨,乌克兰国内民众支持“血战到底”的比例,已从战争初期的73%骤降至38%。人力枯竭、预算见底、合法性危机,每一座都是压在基辅身上喘不过气的大山。

乌克兰的未来,恐怕早已不由乌克兰人自己决定,而是悬于华盛顿、莫斯科和布鲁塞尔之间的利益天平上。俄罗斯的核心要求是乌克兰“中立化”,而乌克兰则坚持领土完整。双方的诉求南辕北辙,几乎没有调和的可能。

西方对泽连斯基评价的转变,不过是这盘地缘政治大棋中,一枚棋子日益边缘化的缩影。当英雄的光环褪去,露出的,只有大国政治冰冷的底色。而小国的宿命,往往就是成为那个最终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