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连败,净负37分,庆元男篮这球输的,怎么就成了全网的“显眼包”?
这事儿真有点意思,你说一支球队,连着输了六场,其中一场被人家温州队干了个102:45,输了57分,这脸还要不要了?可偏偏,现在大家提起浙BA,想到的不是冠军湖州,也不是什么强队,反倒是这个一直在挨揍的庆元队。球场上输得一败涂地,球场下却莫名其妙地赢得了流量和好评,这上哪儿说理去。
就说2025年9月17号对金华这场,103:66,又是一场惨败。看上半场的时候,你还觉得有点希望,打得有来有回,比分咬得也还行。结果中场休息回来,像是换了一支队,第三节开始就顶不住了,各种莫名其妙的失误,进攻便秘,防守跟不上。到了第四节,得,彻底崩了。那感觉就像是本来憋着一股劲要跟人掰手腕,结果刚一用力,自己胳膊先抽筋了,眼睁睁看着分差从二十分拉到三十、四十,最后定格在将近四十分。
队员们在场上那种茫然和无奈,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真的,就是那种感觉,你知道自己不行,但没想到会这么不行。
可怪就怪在,每当大家觉得庆元队要被彻底打垮,要被钉在耻辱柱上的时候,总能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比如打余姚那场,虽然最后还是63:69输了,但全程撕咬,把对手惊出一身冷汗。那场球,才像是大家心里期望的庆元队,不管对手多强,就是跟你死磕,满地打滚地去抢每一个球。那股子劲儿,那股子不服输的狠劲,比赢球本身还让人看得过瘾。
问题是,这股劲儿时有时无,像个薛定谔的猫。打杭州,输25分;打诸暨,输38分;打台州,输16分。数据冰冷地摆在那儿,一场比一场扎心。六场比赛下来,总共输了191分,场均净负超过30分。这种战绩,放在任何一个联赛里,都是妥妥的“送分童子”。
但互联网的逻辑就是这么奇妙。当一支队伍弱到了一定程度,反而会激起一种别样的情感。不是嘲笑,而是一种带着同情的关注。大家开始讨论的不是庆元队的技术有多糙,战术有多烂,而是“他们今天能得多少分?”“今天会输多少?”这种近乎调侃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朴素的期待,期待他们能有一次触底反弹,哪怕只是一瞬间的高光。
更绝的是,庆元把这种关注度玩明白了。比赛输了,没关系,我们的文旅赢了啊。庆元这个山清水秀的小县城,因为这支屡败屡战的篮球队,意外地火出了圈。很多人说,等国庆假期,一定要去庆元看看,看看是怎样的一方水土,养出了这么一支“打不死”的球队。你看,篮球搭台,文旅唱戏,这波流量接得稳稳当当。从这个角度看,庆元或许是最大的赢家,他们用六场连败,换来了一张通往全国的旅游名片。
当然,对球员们来说,这种“胜利”或许有些苦涩。没有哪个运动员愿意一直输。剩下的14场比赛,对他们来说,每一场都是硬仗。指望他们突然脱胎换骨,去战胜那些强队,不现实。但就像很多球迷说的,赢不了杭州、温州,那打舟山和柯城,总得有点想法吧?哪怕赢不下来,也得打出打余姚那场的气势,回去也有的吹得了。
说到底,竞技体育的魅力,不只在于胜利者的加冕,也在于失败者的坚守。庆元队用一种近乎悲壮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我来过,我战斗过”。至于未来,谁知道呢?也许下一场,他们就突然找回了打余姚时的那股狠劲。
这剩下的14场,究竟是为荣誉而战,还是为了一张去庆元的旅游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