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凌晨,整个中国影迷圈都炸开了锅。
辛芷蕾凭借《日掛中天》中的精彩演绎,一举拿下威尼斯电影节影后。
这是华人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中拿到的第12个影帝/影后,也是80后中首位拿到欧洲三大电影节影后的女演员。
开始之前,我有必要先介绍一下欧洲三大电影节——
戛纳、柏林、威尼斯
对于很多并不关注电影节的读者来说,一般听到电影节都是被动的,通过电影节的主动宣传才能获取信息,通常都是被明星的流量影响才会注意到。
从而产生流量越大,电影节就越权威的认知。
而在这种影响下,好莱坞的奥斯卡颁奖礼就成了几乎所有人朝圣的终极目标。
但事实上,从类型上出发电影节分为很多种,但武断来说也可以分为商业和艺术。
好莱坞当然也是评好评优,但作为全球最大的影视娱乐商业帝国,自然也要考虑商业性和广告传播,再加上一些众所周知的地域性和文化原因,包容性就少了很多。
简单来说,拿到好莱坞奖项并不能证明在艺术上的成就,只是证明了自己被西方市场认可了。
可以挣大钱了。
但欧洲三大奖不同。
戛纳、柏林、威尼斯是世界公认的,最权威、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三大电影节,影响力覆盖全球。
只要是对自己有追求的从业者一定会把这里当成艺术生涯的终极目标。
而只有拿到这三个奖的其中之一后,才能拍着胸脯说自己是真正的国际巨星。
梁朝伟为什么被誉为华语第一演员呢?
就是因为他在2000年就拿到戛纳影帝,2023拿到柏林终身成就奖,并至今保持着三大奖的入围记录戛纳7次、柏林3次、威尼斯4次。
而华语影史第一的《霸王别姬》也是拿到戛纳金棕榈之后才风靡全球。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要说2019年最火的电影莫过于奉俊昊的《寄生虫》,这部电影在当年可谓是不分地区,不分文化来了一个大满贯。
青萍之末,就是在戛纳拿到金棕榈之后一鸣惊人,后来青龙、金球、奥斯卡这些奖项几乎都是双手送上的。
而辛芷蕾,是威尼斯电影节继张曼玉、叶德娴之后第三位华人影后,也是华人第六位欧洲三大影后。
这影响力,你大概就明白了。
毫无疑问,回国后的辛芷蕾肯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因为欧洲三大永远是其他奖项不能比的。
就像是葛优、廖凡、夏雨,就算人家再怎么休息,怎么玩,只要他们想拍戏,永远有最好的角色,最好的项目等着他们。
为啥?
因为他们永远是戛纳、柏林、威尼斯影帝。
这不仅代表着他们的个人荣誉,更是对整个华语电影的贡献。
而有意思的是,在领奖威尼斯影后之前,辛芷蕾还和刘亦菲、迪丽热巴、倪妮、张小斐、宋佳、马思纯等女演员受邀拍摄某知名时尚周刊封面。
而封面中的辛芷蕾虽说不至于边缘化,也是夹在张小斐和大C位刘亦菲中间,空间所剩无几。
娱乐场就是名利场,谁流量大谁站中间。
辛芷蕾倒是对自己的野心从不藏着掖着:
“未来!想挑战VOGUE单封(单人封面)!”
这下好了,一个威尼斯影后,让辛芷蕾一跃成为85后领头羊,在这个奖项前,堆叠再多的个人title也没啥用了。
未来,她就是能与张曼玉、巩俐、咏梅平起平坐的人了。
在倒回封面再看,却成了一群影后包围着一张白纸,越在中间的人反而越尴尬了。
辛芷蕾是影后,赵涛是影后背后的女人!
辛芷蕾捧回的这个奖杯,除了辛芷蕾,也有赵涛的一份功劳。
这一次第82届威尼斯电影节,中国女演员赵涛是主竞赛评审之一,而在角逐奖项的过程中,她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人说,辛芷蕾这个奖项,有一半是赵涛“撕奖”得来的。
这当然有点夸张,可赵涛的作用不能忽略。
“撕奖”这个词或许有些戏谑性,但确实是这个意思。
很多人会质疑,评奖不就是光明正大吗?难道还需要评审团派自己人来抢?
当然不用抢,但也需要自己人来解释电影中的意思,从而做到完全消化电影,消化表演,来达到无限接近客观评价的目的。
几位评审都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
当他们观赏同一部电影时就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也会有的人不太理解。
而此时,就需要有专业的人来解释背后的文化以及拆解电影信息,而最后的结果,往往取自他们的唇枪舌战,各抒己见,拉扯与争辩——
这就是所谓的“撕奖”。
再看一下今年的评审成员,几乎都是西方脸孔,他们更能消化西方文化的电影。
而相较之下,亚洲文化的电影则更含蓄,更内敛,也更需要评委们主动去理解。
这个时候赵涛就会发挥作用,为其他评委解释背后的文化,角色的动机,了解电影的背景等等。
这是非常必要的过程,也证明了“话语权”在哪都很重要。
就比如当年李安导演的《色.戒》拿下第64届威尼斯金狮奖,而当年的评委会主席就是张艺谋——
这可不是黑幕,是张艺谋帮助评审团彻底看懂了这部电影,惊艳了整个评审团。
同样的,韩国女演员全度妍凭借《密阳》拿下2007年戛纳电影节影后,也是在评审团的张曼玉帮了大忙——
同为亚洲文化下的惺惺相惜。
当然也有失败的案例。
就比如2022年汤唯主演的韩国电影《分手的决心》,汤唯几乎把韩国能拿到的奖都拿到了,也入围了戛纳,却与影后失之交臂。
究其原因,评审团中没有一个亚洲面孔,这就很离谱。
再回看赵涛,她的战绩简直是撕奖小能手。
《春潮》《雪豹》《老枪》《女孩》《日掛中天》这些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拿奖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有赵涛的帮助和影响。
当然,我所说的“帮助”并不是在评审台上破口大骂,无理狡三分。
而是就像前文说的那样,帮助其他评审消化电影,也帮助电影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就像《雪豹》和《老枪》,担任评审的赵涛从文化背景到主角为什么举起枪这种细节都一一向其他评审解释清楚,这才能让评审了解创作者真正的想法。
而这一次的赵涛依然是这样——
她会通过这些作品让评审们更多了解中国文化,也有助于让评审们更好了解竞赛的中国电影。
让评审能彻底理解辛芷蕾的表演。
图源:二十二岛主
再反观赵涛,从入行开始,她也从未停止过对戛纳影后的进攻与野心,奈何时运不济,总是在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败北。
但自己淋过雨,所以要为其他人打伞。
自己没拿过奖,所以要在其他中国女演员入围时,拼尽全力。
这,才是胸怀。
最后
现在再回看辛芷蕾在威尼斯的获奖现场。
听到自己名字的辛芷蕾愣在原地,旁边的张颂文一脸“我们中国女人的骄傲”的欣慰表情,大力拍着手掌。

领奖台上,作为评审之一的赵涛言笑晏晏,默默注视着她,看着辛芷蕾款步走上奖台,颁发奖杯,顺势将她推到话筒前。
这一刻,没有竞争,没有攀比。
赵涛看着辛芷蕾,像是看着后辈,看着徒弟,甚至是看着女儿。
也像是看着所有中国女人,在国际舞台面前光彩照人的样子。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