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不搞文字狱、想传西学的十三阿哥:若康熙选他,近代中国或无百年屈辱

要是这皇子当年当了皇帝,清朝说不定就不一样了?聊聊十三阿哥胤祥的故事

康熙晚年那阵子,皇子们为了抢皇位,斗得那叫一个厉害,这事儿就是咱们常说的“九子夺嫡”。后来雍正接上了班,那是真干活,一门心思搞事业,到他驾崩的时候,给乾隆攒下了不少家底,这才有了所谓的“康雍乾盛世”。可自打乾隆之后,清朝的皇帝就肉眼可见地不行了,一代不如一代。那边西方正热火朝天地搞工业革命呢,咱们中国却把大门关得死死的,搞起了闭关锁国。

要说这事儿的根源,有人就提到了雍正。其实康熙的儿子里,有个特别厉害的主儿——文武双全,还懂西方的学问,能带兵打仗,能力那是全方位的,简直就是个“六边形战士”。可惜啊,康熙没把皇位传给他。不少研究清朝历史的专家都叹气说:“要是当初是他继承皇位,清朝肯定不会搞闭关锁国,反而会主动学西方的技术,说不定早就成超级大国了,哪儿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更不会有那百年的屈辱历史啊!”

那这个让人可惜的皇子到底是谁?他到底有啥本事?要是他真当了皇帝,真能把大清的国运给扭过来吗?

从小就受康熙疼爱的十三阿哥

康熙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686年,康熙的第十三个儿子出生了,他就是爱新觉罗·胤祥,后来不少清宫剧里都有他的戏份,大家常叫他十三阿哥。

胤祥打小就特别受康熙喜欢,主要是他出生的时机太巧了。这一年康熙34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而且那几年,康熙干成了好几件清朝前几任皇帝都没做成的大事:平定了三藩之乱,把郑氏政权给灭了,收回了台湾,实现了全国统一;在东北的雅克萨,清军又一次打败了沙俄。

这么多功绩在手上,康熙心里肯定得意啊,胤祥刚好在这时候出生,说不定真是缘分。而且胤祥从小就聪明懂事,在一群阿哥里特别突出。12岁的时候,他就跟着康熙去盛京祭拜皇陵,这种待遇可不是随便哪个阿哥都能有的。

胤祥能得宠,跟他妈妈没啥关系。他妈妈祖上就是镶黄旗的包衣奴才,家族背景特别普通,就算给康熙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也只混到了嫔位,还是死后才被追封为妃的,至于皇贵妃的封号,那是雍正后来给加上的。所以说,胤祥能让康熙喜欢,全靠他自己争气。

康熙和雍正都挺喜欢西方学问的,会西洋的算法,宫里还养着不少西洋传教士,雍正甚至还喜欢玩西洋cosplay。在这两朝,懂西学、会西洋数学,绝对是加分项。胤祥的西洋算法,就是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亲自教的,俩人关系好得没话说,当然了,那时候太子还在,他俩之间没什么利益冲突,关系自然铁。

胤祥天资高,学西洋算法学得特别快,没多久就超过了其他皇子。除了这个,他骑马射箭也厉害,还会写诗、练书法,文化水平很高,称得上是文武双全。最关键的是,他有真本事,能替皇帝办大事、分忧愁,还特别会处人际关系,不管是满族汉族的大臣,还是身边的侍卫、奴才,都说他好。“又贤能又有本事”,这是朝廷里大臣们对十三阿哥胤祥的一致评价。

就连康熙都这么说:“所有阿哥里,最聪明的就是胤祥。”有时候康熙碰到搞不懂的西洋算式,还会把胤祥叫过来一起研究,这可把其他阿哥羡慕嫉妒坏了。康熙对胤祥的宠爱到底到啥程度?从12岁开始,康熙不管去哪儿出巡,肯定会带着胤祥,下江南也带着他;甚至康熙接见西方使节的时候,都允许胤祥在旁边看着。而且胤祥还会说拉丁语,在所有皇子里,他对西学的喜爱程度绝对是第一。

为啥胤祥跟皇位没缘分?

虽说康熙特别喜欢胤祥,但在亲情和大清江山传承面前,那点喜欢根本不算啥,更何况对皇家来说,亲情本来就是奢侈品。康熙的皇子里,除了太子胤礽,就数胤禔、胤禛和胤祥最得宠。皇长子胤禔年纪大,经常帮康熙处理事情,还多次参与军务、跟着打仗;而胤禛和胤祥,更多的是靠康熙的偏爱。

胤祥13岁的时候,他妈妈去世了,康熙就让雍正的妈妈帮忙抚养他,这也是为啥胤禛和胤祥关系最好,甚至比跟自己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还亲。1708年,太子胤礽被废了,康熙为了不让朝廷乱套,也不让其他皇子盯着太子之位,就把胤禔、胤禛、胤祥这三个人给圈禁了起来。

按一般人的想法,太子被废,皇帝肯定会从最宠爱的儿子里选新太子。可康熙不是一般人,对他来说,江山和朝堂的稳定比啥都重要。几个月后,胤礽又被重新立为太子,被圈禁的三个皇子也放了出来。

但经过太子这事儿,康熙对皇子们就没那么信任、那么亲近了。为了防止皇子们拉帮结派,康熙开始在皇子中实行“随扈制度”,就是每个皇子都有机会跟着他出巡,不再是固定几个皇子的专属待遇。那时候胤祥跟着出巡的次数还是比较多的,但康熙对他的宠爱,明显比以前少了很多。

胤礽第二次当太子的时候,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干了不少过头的事儿,又一次惹恼了康熙。1712年,胤礽再次被废,从那以后,康熙就再也不立太子了,他晚年那场残酷的“九子夺嫡”,也就这么开始了。

哪有皇子不想当皇帝的?年纪大的皇子,个个都盯着那把龙椅。可在皇家,光有野心不行,还得懂人情世故——太拔尖的阿哥,肯定会成为其他阿哥攻击的目标。胤禛就特别会藏,天天装着修道,给人一种“我对皇位没兴趣”的无害感,最后靠着手腕、心机和能力,赢了这场夺嫡大战。

按理说,胤祥以前是康熙最爱的皇子,康熙还多次跟重臣说:“老十三胤祥是个千里挑一的人才。”可他为啥跟皇位没缘分呢?主要有俩原因:一是家底不够厚,没啥背景;二是身体不好,这才是最关键的。史书上记载,胤祥腿上长了毒疮,经常流脓水,找了好多名医都治不好。康熙也经常问他身体怎么样,可直到胤祥去世,这病都没好,还引发了其他并发症。

康熙肯定不会让一个身体不好的皇子当接班人啊!而且胤祥对西学太热衷了,这让康熙很不喜欢。胤祥跟西方使节、传教士走得太近,虽说康熙自己也懂西学,也知道西方技术对国家重要,但为了维护满人的统治,他绝对不会让西学在民间传播——要是占人口大多数的汉人学会了这些技术,满人还能坐稳江山吗?

就跟后来雍正继位一样,雍正自己也喜欢西学,可他上台后,直接禁止了西学传播,还开启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胤祥能力到底多强?他要是继位,大清能不衰落吗?

胤祥在康熙时期,尝过受宠的风光,也经历过被冷落的落寞。因为身体原因,他没机会争皇位,但也正因为这样,他没跟胤禛变成对手,俩人关系一直很好。等到胤禛当上皇帝(也就是雍正),胤祥立马得到重用,成了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同一天还被封为和硕怡亲王。

比起康熙时期,雍正朝的胤祥更受皇帝信任,能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康熙晚年的时候,朝政特别乱,军队装备没人管,国库空空如也,到处都是贪官污吏,康熙留给雍正的,说是烂摊子吧也不算,但绝对不好收拾。雍正一上台,就得处理这些麻烦事,而胤祥作为雍正最信任的人,自然得挑起重担。

首先就是处理康熙的丧事,这活儿可不是谁都能做的,必须是皇帝最心腹的人才能接手。之后,胤祥又被任命管理户部。那时候户部历年的亏空特别多,旧案子、烂账一堆,不仅牵扯到满汉大臣,还有不少宗室子弟,简直就是动一下就牵扯全身。

胤祥处理这事的时候,只看事情不看人,对那些宗室里的叔伯大爷们,一点都不姑息。他专门成立了国家审计部门,追查户部的亏空:对普通官员,直接抄家抵债;对那些大臣、重臣和宗室子弟,允许他们分期还钱,但在还清欠款之前,绝对不能升官。就凭着这种认真务实的态度,雍正对他特别赞赏。

可以说,雍正能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当差纳税”这些改革,胤祥立下了大功。

胤祥在负责治理黄河工程的时候,还展现出了他廉洁的一面。黄河泛滥是宋、元、明、清四朝都头疼的事儿,每次黄河决口,都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大批流民,动摇国家根基。所以只要上报修黄河的款项,不管朝廷多困难,都得给解决。负责治理黄河,绝对是个肥差——以前只要是当这个督办大臣的,没几个不捞钱的。康熙晚年贪腐本来就严重,不光当官的贪,就连小吏都想趁机刮一笔。

可胤祥负责黄河工程的时候,没一个官吏敢伸手贪钱,修河的款项第一次一分不少地用到了工程上。就这一点,雍正对胤祥的看重又多了几分。雍正朝的时候,胤祥在户部、刑部、兵部等好几个部门都干过,而且都干得特别出色,为雍正的改革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胤祥被封为“铁帽子王”,要知道清朝一共就12个铁帽子王,其中8个还是清朝开国的时候封的,从这就能看出胤祥的功劳有多大了。

雍正八年(1730年),胤祥因为常年劳累,生病去世了,才44岁。他死后,雍正特别伤心,还把他的名字从“允祥”改回了“胤祥”(清朝皇子继位后,其他兄弟要避名讳,把“胤”改成“允”),从这就能看出雍正对他的信任和器重有多深。

胤祥虽然没当上皇帝,但他对西学的态度很开放,加上文武双全,最关键的是,他跟雍正一样务实,能力还强,却比雍正仁慈,不像雍正那么暴躁。要知道雍正和乾隆都喜欢搞文字狱,就喜欢禁锢老百姓的思想、愚弄民众,还坚持闭关锁国。

但胤祥不一样,他对西学是抱着接受的态度。有一次,胤祥当着雍正的面建议:“咱们要不要把西学的书籍翻译成汉文,让满朝的大臣都看看?”雍正当场脸就变了,旁边的大臣都替他捏了把汗。也就是胤祥是亲王,跟雍正关系铁,换了其他大臣,说不定早就掉脑袋了。

《清史稿》里就记载:“有一天退朝后,雍正跟几个重臣闲聊,怡亲王(胤祥)说要解除海禁,传播西方的书籍。雍正听完,脸色立刻就变了。”

雍正驾崩后,给乾隆留下了几千万两白银的家底,也正是因为有这笔钱,乾隆才敢随便花钱、败坏江山。大清帝国最后的那点光彩,也在他下江南、自称“十全老人”的所谓“文治武功”里慢慢暗淡了。至于乾隆之后的皇帝,更是一个不如一个。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用军舰和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开启了近代中国百年的屈辱历史。

所以后来的史学家才会惋惜:要是当初胤祥当了皇帝,大力推广西学,清朝说不定就不会走闭关锁国的老路,也就不会被西方列强欺负,不会有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更不会有那百年国耻,清朝说不定还能是个超级大国。

可历史哪有那么多“如果”啊!清朝的衰落,不只是因为闭关锁国,也不只是因为皇帝昏庸,最根本的是封建制度已经走向没落了——农耕文明对上工业文明,本来就注定要落后、要挨打。再说了,谁又能保证胤祥当了皇帝,就一定比雍正做得好呢?#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