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电商直播塌房?“三只羊”“东北雨姐”被点名,背后水有多深?

“你敢信?直播间里一声‘家人们冲鸭’,背后可能藏着几十万条违法商品信息。”8月22日,国新办的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邓志勇甩出一串让人瞠目结舌的数据:查处涉网案件10.5万件,连“三只羊”“东北雨姐”这样的知名主播都被点名。网友吐槽:“原来直播间喊得最响的不是优惠,是违规啊!”一句话炸出了直播江湖的暗流,究竟是监管的刀太快,还是某些人自作聪明玩火自焚?

电商直播,本来是个好东西,带货带文化,还能让农民家里的土鸡蛋飞上全国人的餐桌。可偏偏有人不走正道,搞些花里胡哨的猫腻,结果让整个行业背上“忽悠”的黑锅。市场监管总局这次点名“三只羊”“东北雨姐”,其实就是敲打全行业:你们喊口号可以,玩套路不行。

“三只羊”号称农产品一哥,粉丝动不动就上千万,但翻车的速度比羊跑得还快。虚假宣传、质量问题,这些毛病要是放在线下市场,早就被大妈用拖鞋拍得服服帖帖。直播间再热闹,法律不是背景音乐,谁踩了线谁就得埋单。

再看“东北雨姐”,一边喊着“全网最低价”,一边开着自动跟价、强制运费险,这套路比东北的酸菜还冲。消费者买个东西,本来想着省钱省心,结果各种不合理限制接踵而来,商家和平台倒是数钱数到手抽筋。说白了,这不是创新,这是变相“割韭菜”。

市场监管部门的数据更耐人寻味:光违法商品信息就删了454万条,停掉网店5.8万个次。你想想,这数字背后得有多少人掉进坑里?有人买了“假羊毛被”,盖一晚起了一身疹子;有人下单了“东北特产”,拆开一看比自己冰箱里的还陌生。消费者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被套路几次后谁还敢相信“家人们”?

其实,直播带货的乱象,说穿了就是“快钱思维”。主播拼命喊,平台拼命收,商家拼命推,大家都想着一夜暴富。可问题是,财富不是直播间里喊出来的,信誉才是买单的根本。就像老话说的,“人无信不立”,没有诚信的生意,火得再快,也凉得更彻底。

有人说,这次监管是不是过了头?但仔细想想,如果不杀鸡给猴看,电商直播早晚变成“骗子集散地”。消费者本就弱势,平台再搞个“仅退款”套路,简直是二次伤害。说实话,这些政策调整来得不算早,毕竟已经有太多人被“薅羊毛”薅得连裤衩都没了。

更讽刺的是,直播间里喊的“冲冲冲”,有时候真的成了“冲进坑”。大家看热闹,看的是便宜,可真正该热闹的是法律和监管,把那些耍小聪明的主播和商家掀开来晒晒太阳。光靠行业自律?抱歉,那比让熊孩子写作业还难。

生活中,我们也常遇到类似的场景。街头小广告贴满电线杆,写着“祖传秘方”,你敢买吗?便利店老板用假称砝码,你敢再去?同样的逻辑放到直播间,哪怕主播长得再好看,声音再甜美,一旦诚信破产,结果都一个字——凉。

所以说,这次“三只羊”“东北雨姐”被点名,不只是他们个人的塌房,而是整个行业的一次大考。谁能在监管之下活得明白,谁就能笑到最后。别以为网友都傻,今天你骗一单,明天你就成了全网的笑柄。毕竟互联网有记忆,网友的手指比法官的判决还快。

说到这里,我倒觉得,这场风暴也未必是坏事。就像打雷前的闷热,劈开了,反倒能换来一场清爽的雨。行业如果借此机会洗洗澡、擦擦汗,或许还能迎来一个更干净的明天。谁不希望打开直播间,看到的是真正的“物美价廉”,而不是“虚假繁荣”?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当直播间里“家人们”的呼喊声响起,你是选择继续冲动下单,还是睁大眼睛分辨真假?对这些被点名的主播,你觉得他们能洗白,还是只能凉凉?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