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抵制诱惑,只在美指和红利低波耕耘,不求快但求久

当所有人在科技股里疯狂掘金时,一个沉默的农夫正在悄悄播种

过去一年,科技、创新药板块像坐火箭一样翻倍上涨,诱人的收益让无数人红了眼。

我把锄头牢牢钉在了两块地:一是美股指数,二是红利低波动基金。

别人笑我太佛系,我却清楚,历史反复证明,五年后还活得好的资产,九成都在这两片地里。

1. 拒绝“翻倍神话”的诱惑

科技股和创新药的暴涨像橱窗里的奶油蛋糕,看一眼就让人心痒。

仔细想想:这种暴涨能持续多久? 去年追高医药的人,今年可能已经套在山腰。

真正的投资不是博一夜暴富,而是找到能抗住五年经济周期的资产。

翻开历史数据就会发现,五年后还能稳住的,只有四类:美股指数、红利低波、黄金和债券。

其他热炒的板块,大多成了过眼云烟。

2. 我的核心根据地:两块“慢热田”

第一块地是美股指数。 它像一头老黄牛,走得慢脚步扎实。

具体操作上,我紧盯三大指数:纳科(纳斯达克科技)、信技(标普信息技术)和纳百(纳斯达克100)。

纪律很死板:只在场内基金没溢价时买入。

比如前两天标普信息技术指数基金溢价回落,我才出手买了3千元。

如果溢价高,宁可扛着锄头在地头等。

第二块地是红利低波动基金。

这类基金专门筛选分红高、股价稳的公司,像退休老干部一样淡定。

眼下还不是最佳播种季,我看中的南方中债基金,最近半年收益还不到1%。

我的底线是:中债收益率得超过2%才入场。

现在? 继续磨镰刀等着。

3. 别被“短线杂草”干扰了耕地节奏

有人问我:港股互联网这么热闹,不掺一脚?

我的篱笆扎得很牢:中美互联网指数只当“网格交易”工具,也就是机械式低买高卖赚点菜钱。

它就像田埂边的野菜,偶尔摘一把可以,不能占了主粮的地。

至于德指和黄金? 那是田边补种的几棵果树,比例绝不会超过10%。

4. 农夫的逆人性修炼手册

定投看似简单,实则是场人性对抗赛。

下跌时,别人恐慌抛售,我反而要加仓买进。

这就好比旱季往地里撒种,明知短期看不到苗,信的是秋收规律。

上涨时,更要压住贪念分批卖出。

去年纳指涨30%,我按计划减仓两成,看着后面继续涨也不后悔。

最怕的是总想“精准抄底”,那不是投资,是赌命。

5. 五年,才是一茬真正的收成

我记账本有个铁规矩:三年内的收益不看,五年以上的数据才算数。

2018年买入的美股指数,中间经历过30%大跌,拿到现在年化仍有11%。

2020年建仓的一只红利基金,期间被人嘲笑涨得慢,四年累计分红加收益超40%。

时间拉长看,那些暴涨暴跌的题材股,收益反被这两块“慢热田”甩在后面。

6. 读书是给土地施肥的最好养料

天天盯着K线图的人,总活得心惊胆战。

我的日常是读财报、看经济史、琢磨资产定价逻辑。

认知层级提升就像改良土壤:从“听消息跟风”的荒土,进阶到“看透资产本质”的沃土。

当你理解为什么美股指数200年来年化收益稳定在9%,就不会为某个暴涨50%的题材股失眠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