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辉达娱乐介绍 >

辉达娱乐介绍

隆基绿能默默咽下了这口气

作者 | 高凌朗

编辑 | 汪戈伐

9月19日晚,隆基绿能和晶科能源联合宣布,双方的全球专利纠纷达成和解,将实施核心专利交叉授权。

这场持续近一年的知识产权争端正式落下帷幕,两家光伏巨头从法庭对抗转向技术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机颇为微妙。今年5月,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主动交出管理权,专心投入技术研发。7月公司发布半年报,亏损幅度较去年同期收窄超过50%。9月初,董事长钟宝申公开表态将进军储能市场。

当前光伏产业正经历残酷洗牌,一系列动作显示,曾经的光伏霸主隆基绿能正在重新定义自己的发展路径。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121家光伏上市企业中有39家录得净亏损。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战愈演愈烈,各环节价格较去年高点下跌60%-80%。在生存压力下,技术差异化和业务多元化成为企业自救的主要方向。

显然,隆基绿能能否通过专利合作和战略转型重获竞争优势,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回溯隆基绿能与晶科能源的专利争端,其根源在于技术路线分歧。

2024年底开始,晶科能源在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多地起诉隆基绿能,指控其侵犯TOPCon技术专利。隆基绿能针锋相对,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和中国山东济南等地反诉晶科能源侵犯BC技术专利。短短几个月内,双方在四大洲展开了超过10起专利诉讼。

从本质上看,这场争端反映的是两种技术路线的市场争夺。

晶科能源掌握TOPCon技术话语权,拥有超过5500项专利申请,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达75%。TOPCon技术目前统治着光伏市场,占据80%以上份额。晶科能源计划在2025年底前建成40-50GW TOPCon产能,进一步巩固领先地位。

相比之下,隆基绿能另辟蹊径,押注BC技术路线。公司持有BC电池组件专利480项,总体专利授权数量超过3500项。

BC技术理论转换效率上限达29.1%,高于TOPCon的28.7%,但工艺复杂度和制造成本也更高。目前BC技术市场渗透率不足5%,隆基绿能几乎以一己之力支撑整个BC阵营。

随着专利战的升级,双方态度逐渐软化。数字新能源DataBM.com披露,9月2日欧洲统一专利法院慕尼黑地方分院发布程序令,晶科能源主动申请暂停专利侵权案件推进,理由是双方正在协商全面和解协议。界面新闻则报道称,了解情况的业内人士透露,两家公司已开始在各地相互撤诉。

此次和解协议的达成改变了游戏规则。隆基绿能通过专利交叉授权,获得了TOPCon技术的使用权,可以在主流市场分一杯羹。

同时,晶科能源也能接触到BC技术,为未来产品升级做准备。这种"技术互换"模式避免了两败俱伤的结局,为行业树立了新的合作范式。

事实上,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在今年两会期间就提出了类似理念,该公司联合产业链10余家企业建立制造业创新中心,通过联合研发和专利共享推动技术进步。

阿特斯创始人瞿晓铧也公开反对"以专利保护之名行恶意竞争之实"的做法。行业共识正在形成: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专利战只会消耗企业精力,延误技术发展。

除了专利和解,隆基绿能在业务层面的变化更为引人关注。9月份钟宝申公开宣布进军储能领域,彻底推翻了公司此前"不做储能"的表态。

驱动这种转向的是光伏市场的残酷现实。高盛研究显示,中国光伏面板产能是全球需求的2倍,是国内需求的4倍。

过剩产能导致价格螺旋式下跌,2024年1-10月各环节价格较2023年高点下降60%-80%。光伏组件四大巨头今年上半年合计亏损超过百亿元,连龙头企业都难以幸免。

与光伏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储能市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阳光电源今年上半年储能营收178.03亿元,同比暴增127.78%,超越传统的光伏逆变器业务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天合光能储能业务规模虽小,但增长迅猛,上半年实现营收12.85亿元,累计出货超过12GWh。

对于储能市场前景,钟宝申的判断相对乐观。他认为真正的储能爆发期尚未到来,当前只是起步阶段,隆基绿能入局时机合适。公司计划通过参股或收购方式进入储能领域,市场传言可能参股苏州精控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形成对比的是氢能业务的战略地位下降。隆基绿能曾将氢能视为"第二增长曲线",但李振国后来承认布局氢能"有点早了"。氢能产业链成熟度不够,商业化进程缓慢,短期内难以贡献显著收入。

支撑隆基绿能战略调整的底气来自BC技术的商业化进展。公司7月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净亏损24-28亿元,同比大幅收窄46.6%-54.22%。

隆基绿能这一表现在光伏行业中相对突出,主要得益于BC产品的溢价能力。相比之下,专注TOPCon路线的企业普遍亏损扩大,晶澳科技预计亏损25-30亿元。

从资本市场表现来看,隆基绿能股价年内实现正收益,涨幅超过2%,总市值回升至1200亿元以上。不过与历史高点相比,股价仍有巨大差距,从峰值125元跌至目前15元左右,市值较顶峰期缩水近八成。

更为重要的是,政策环境为隆基绿能的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设定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1.8亿千瓦的目标。

在研发投入方面,隆基绿能2024年投入约50亿元,占营收比重6.07%,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为未来竞争积蓄了技术实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内容沟通请联系:禾苗 15601300818 (微信同号)

-END-

更多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