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辉达娱乐介绍 >

辉达娱乐介绍

姜文新片票房低于亿,评分6.7,是佳作还是败笔?

在这个热闹非凡的暑期档里,要说谁的电影最让人摸不着头脑,那大概非姜文的最新作品《你行!你上!》莫属。

除了剧情背后藏着的那些难以领悟的暗示之外,所谓“看不懂”其实更多指的是那些一直支持姜文的粉丝们心里的疑问:姜文到底想表达什么?为何会拍出如此令人捉摸不透的作品?

这几十年来,姜文一直被认为是华语电影界最具天赋的导演之一,他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和《让子弹飞》等作品,已经足以让他在华语电影圈里树立起旗帜。其中,《让子弹飞》凭借大量流行梗,长时间在网络上火热炒作,甚至有人调侃要“申遗”!

跟姜文之前的作品一比,这次的《你行!你上!》,无论是题材还是讲述方式,都算得上挺特别的。没有像以往那样,把故事放在那些近代背景里,而是选择了拍一个当代的、大家都知道的钢琴家郎朗的故事。剧情没有安排那些起伏跌宕、挺有深度的人物关系,而是照着那种爽文短剧的模式,简单明了地表现了郎朗的成长过程和成功之路。

没得说,影片一上映就引来了铺天盖地的批评声,票房也是一路低迷。一方面,姜文的粉丝们都直呼失望;另一方面,另一批网友们则乐此不疲地各种解读,还高呼这是部神作。

从艺术层面来看,这部《你行!你上!》到底算不算牛逼呢?

得先澄清一下,这部电影拍的肯定是两个不同的故事。

一个是影片里展现的天才钢琴少年郎朗一路走来的辉煌成就,另一个则是持喜欢用隐喻和映射方式表达的姜文,他在电影背后其实想讲的那段真正的故事。

不管是难懂的《太阳照常升起》,还是爽快刺激的《让子弹飞》,姜文从不藏着掩着,表现出在表面之外讲述另一个故事的那份野心。

2018年上映的电影《邪不压正》里,姜文借角色之口说:“我就是为这口醋包得这顿饺子”。这实际上也是对自己一直喜欢用隐喻讲故事的习惯,进行的一种自嘲和比喻。

在所有导演的电影系列里,姜文总喜欢用枪、太阳、火车、屋顶这些经典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对某些事情的看法。这也是典型的作者式导演,姜文正是那种被电影理论家称为“一辈子只拍一部故事”的人。

虽然在新片《你行!你上!》里,没有了过去那些频繁出现的枪、太阳、火车这些元素,但从节奏、台词、故事到整体气质,这依旧是一部典型的“姜文电影”,依然展现出他“毕生都在讲述那唯一一个故事”的风格变体。

也就是说,这部电影含有暗示,是姜文的作品中,通过两个文本交织叙述的一个版本。

不过,至于导演用什么隐喻以及观众怎么去理解,作者自己是不可能直接说清楚的,要是轻易揭示的话,那些多年辛苦编织的隐喻一旦被破解就完全没用了。这也是为什么姜文在各种见面会、路演采访中,总是回避谈及故事的核心,只是敷衍一下。

咱们试着从姜文的成长历程和创作路线上找线索,不难发现,他这一生所谓的“唯一的故事”到底在讲些什么?

姜文出生在部队大院,亲身经历了新中国热火朝天的生产建设时期,也让他在创作最旺盛的阶段,把表达的焦点放在了自己对新中国的深刻认识上。

第一部《阳光灿烂的日子》用一种独特的青春少年的眼光,来回顾那段时光。

经过十三年的洗礼,无论是面对的挫折和失落,还是在艺术理念上的沉淀与提升,姜文的创作路子也渐渐发生了变化,逐渐沉醉在隐喻的狂欢中。2007年,他带来了一部天才般晦涩的作品《太阳照常升起》,这部纯粹依靠隐喻表达的电影,也让长期受苦于烂片的中国观众,见识到中国电影另一种可能性。

不管是像《让子弹飞》这样融入成熟剧本《盗官记》的元素,还是借《侠隐》讲述自己的《邪不压正》,姜文一直在描绘自己那“天涯海角的唯一故事”。

同步时段,大家对姜文电影的理解也一起水涨船高。在各种视频平台上,普通观众不断地对他的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和解读,使得姜文的知名度也达到了巅峰。

为什么呢?同样都用套层故事结构的《让子弹飞》能赚得盆满钵满,而《你行!你上!》却惨淡收场,人们不禁疑问。

第一,还是这个表面的故事,无论怎么润色再怎么打磨,郎朗的故事都比不上《盗官记》或者《侠隐》这样的名篇。

这个题材天生就缺乏那种刺激感,再加上有原型在,编剧自然没法随心所欲地去发挥想象去改写,结果导致《你行!你上!》的故事在表面上没有太大冲突,也缺少像姜文电影那样那种荡气回肠、一气呵成的气质。

我们已经听腻了关于郎朗的那些故事。

其实我们对郎朗的事情没啥特别的兴趣。

在一个就是大家对“解读”的热情开始减退,不管郎朗身上是不是藏着什么隐喻,片里的几位老师又各自代表着什么神秘人物,对于大部分人,特别是年轻一代观众来说,那种喜欢用放大镜细细观察潜台词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

从某种角度来看,角色其实是通过解读而诞生的。比如《让子弹飞》里的马邦德、师爷和老三老四各自代表的是什么隐喻?又比如《你行!你上!》中的小郎朗,已经很难再超越他自己这个形象,已经被赋予了其他更深层次的含义。

就算那些热衷于解读隐喻、敏锐的影迷们再怎样用心,也不能否认,大部分观众觉得这首先不是一个好故事。这一情况也让它的票房一直不太理想,成了这个暑期电影市场上最不如预期的作品之一。

《你行!你上!》绝不算那种敷衍观众的差劲作品,可它遭遇冷遇和批评,也说明了一个事儿:虽然姜文没有江郎才尽,可这部片子确实脱离了这个时代和市场的口味,显得有点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