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21年那会儿吗? 白酒龙头被炒到100倍PE朋友圈都在晒“价值投资”结果呢? 三年跌去50%现在还有人套在山顶吹冷风。 这不是价值投资的错是捂错了对象!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到底什么样的股票值得你死心塌地“捂”在手里? 别急着划走看完你可能得重新翻翻自己的持仓清单了。
先看基本面硬不硬。 盈利稳定可不是嘴上说说得拿数据砸出来。茅台过去十年净利润增速像用尺子量过一样稳稳卡在15%-20%之间2024年三季度现金流净额比净利润还高出20个亿。 反观某些周期股去年赚翻倍今年就亏钱这种过山车谁敢长捂? 现金流更是照妖镜。 某教育巨头暴雷前净利润年年涨30%可现金流连续三年为负原来全是靠赊销堆出来的纸面富贵这种雷踩中一次够你缓三年。
护城河才是硬通货。 宁德时代为什么让对手绝望? 2023年研发砸了200亿全球动力电池专利占比35%麒麟电池能量密度做到255Wh/kg同行还在200Wh/kg挣扎。 顺丰的护城河在哪儿? 看看疫情期间就知道了当其他快递瘫痪时人家全货机照飞不误全国78个中转枢纽像血管一样扎得死死的。 没有这种命脉级优势的公司比如那些靠价格战抢市场的低端制造厂行业洗牌时第一批倒下的就是它们。
行业逻辑比努力更重要。 选错赛道就像逆流游泳再强也得累死。 2023年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40%时头部电池厂订单排到三年后;而燃油车巨头呢? 某德系品牌被迫裁员30%生产线改造成本压得喘不过气。 政策转向更要命K12教培龙头市值从3000亿跌到300亿只用了一个文件。 现在看光伏就聪明多了经历五年血洗后隆基、通威、中环三巨头吃掉70%份额2024年毛利率重回25%以上这才算熬出头。
估值是安全绳不是装饰品。 白酒龙头合理PE在20-30倍2021年炒到100倍时PEG飙到3.5意味着你要等三年半才能消化估值泡沫。 现在回头看当时凡看看历史分位图就清醒了:当时PE处于十年98%分位简直是站在珠峰顶接盘。 成长股更得看PEG药明康德2023年增速35%PE才25倍PEG0.7属于被低估;而某AI概念股增速20%却顶着60倍PEPEG冲到3这种透支未来十年的票跌起来连反弹都没有。
资金用脚投票最真实。 社保基金连续五个季度加仓长江电力2024年Q2持仓占比升到12%这种“国家队”背书比什么股评都靠谱。 反面教材是某芯片股大股东去年清仓式减持30亿散户接盘占比冲到45%结果三个月腰斩。腾讯2023年股价低迷时每天回购10亿港币用真金白银告诉市场:老子自己都觉得便宜了!
黑天鹅专治不服。 资产负债率超80%还拼命扩张的地产商2024年已有三家爆出债务违约。 商誉地雷更吓人某影视公司收购形成的商誉占净资产70%一次减值就把五年利润清零。 技术替代最致命燃油车发动机生产线淘汰时残值率连20%都不到。 这些雷其实早就有迹可循:经营性现金流连续为负、存货周转率跌到0.5次、研发投入占比不足3%...都是写在财报里的摩斯密码。
捂股不是当鸵鸟。 2022年宁德时代遭遇锂价暴涨毛利率从27%砸到18%季度跟踪的人早在高管减持时就跑了;而今年光伏价格战再起龙头厂迅速砍掉20GW扩产计划这种应变力才是捂股的底气。 我的季度核查清单就四步:打开财报看现金流是否健康搜行业新闻判政策风向拉估值分位线测泡沫程度查股东名单盯机构动向。 去年发现某消费股PE分位升到90%时果断减仓躲过30%回调。
现在你该明白了捂对一只股要同时满足五个条件:盈利稳如茅台、赛道宽如新能源、估值合理如药明康德、资金认可如长江电力、风险可控如腾讯。 芒格当年捂阿里亏40亿的教训就摆在眼前不是好公司不行是没看到政策风险这把刀已经悬在头顶。 你的自选股里能同时过这五关的还剩几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