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辉达娱乐介绍 >

辉达娱乐介绍

1976年陈锡联宣告四人帮粉碎,空军政委张廷发突发晕厥

1976年,张廷发正在医院治病,突然接到了叶帅办公室主任王守江打来的电话。

这时候,跟“四人帮”的争斗到了最紧要的关头。叶帅通过电话下达了明确的指示:“病要治好,部队也要管理好!”

挂了电话,张廷发立刻叫来秘书,让他赶紧去办理出院手续……

邓小平强调:必须确保党对空军的领导不受野心家的影响。

1975年,邓小平再次回到工作岗位,与叶帅共同承担起挽救军队的重任。在一次总参谋部的干部会议上,邓小平特别指出,必须对军队进行全面整顿。

就在同年七月,邓小平和叶帅一起主持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会议上,当时担任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和空军党委第三书记的张廷发非常激动。他全神贯注地听两位领导讲解军队整顿的事,心里想着:咱们军队这下子终于有了希望!

当邓小平刚回到北京的时候,张廷发对老上级说,大家都急切地盼望着他的归来。

军委扩大会议刚一结束,空军随即召开了一个扩大会议,主要是传达邓小平和叶剑英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内容。

会议进行中,张廷发觉得讨论的方向不对,有些偏离主题了。他没有犹豫,赶紧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邓小平。

邓小平一听,就知道这个问题很严重。于是,他马上让陈锡联、苏振华、杨成武、梁必业这些人去空军参加那个会议,目的是为了纠正方向。

在解放军中,空军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当年,“四人帮”盯上了这支拥有几十万人的特殊部队。从1975年秋天到1976年秋天这段时间,他们对空军的领导层采取了各种卑劣手段,比如打击和分化,目的就是想把一些空军领导从岗位上拉下来,进而掌控空军的领导权。

会后,邓小平没有被“四人帮”的压力吓倒,向毛主席推荐了合适的人选。从那以后,空军的新领导班子确定了:余立金担任空军第二政治委员,同时还兼任民航总局的政委;张廷发则成为空军的政治委员和党委的第一书记。

任命文件一到手,张廷发就立刻分别去拜访邓小平和叶剑英。这是邓小平重新回归岗位后,张廷发第一次登门拜访。到了地方,他走进客厅,毕恭毕敬地向首长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郑重其事地表态:自己接下来负责空军工作,一定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整顿,一定要让空军的纪律更加严格,军容军貌焕然一新。

邓小平点点头,果断地说:“行,就这么办!眼下你最重要的事,就是盯紧一点,绝对不能让那些有野心的人把党对空军的领导权抢走,也不能让他们掌控空军部队的指挥权!”

邓小平的话,张廷发一直牢记在心。从老领导那里出来后,张廷发马上去看望叶帅了。

一见面,叶帅就热情地领着张廷发进了客厅坐下。叶帅夫人随后递上一盘水果,便离开了。接着,叶帅严肃地说:“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空军领导权!”张廷发听了,连连点头表示同意。

紧接着,叶帅又和张廷发谈了很多事情。他们聊了很长时间,叶帅说:“今天聊得已经不少了,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处理,就不多留你了。”在即将分别的时候,叶帅严肃地对张廷发说:“廷发同志,以后空军的所有事情都交给你了!”

张廷发回到后,仔细回味两位老领导的谈话,总结出两个重要点。首先,必须牢牢把握党对空军的领导,不容丝毫马虎;其次,军队需要尽快进行整顿,不能再拖延了。

这两句话,就像两块千斤重的石头压在身上。当时的情况,张廷发别无选择,只能咬紧牙关去面对。

张廷发在空军界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对空军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这位老资格的空军成员,一直期望部队能够再次充满活力。

1953年,空军扩大招生,张廷发随着队伍一起加入了空军,成为了空军的第一副参谋长。起初他对一切都一窍不通,就像是张白纸。为了掌握空军的专业知识和学会管理,张廷发花费了大量的心血。

有人好奇地问张廷发:“你为什么这么努力工作?”张廷发总是说:“作为领导,我得懂点业务,不然别人来汇报工作,我啥也不知道,那怎么行。”其实,在他正式上任之前,就已经日夜不停地找专业老师补习知识了。

37岁时,张廷发被授予少将军衔。3年后,罗瑞卿和刘亚楼注意到他,让他担任空军参谋长,同时兼任空军副司令和参谋长。

张廷发一上任,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司令部交代的各项任务,他都能顺利完成。他在部队建设和飞行训练中担任领导角色;拉萨航线的开通、防空作战以及专机任务,他也处理得非常到位。尤其是在击落入侵的U2飞机时,张廷发的表现堪称完美!

在那段不平静的岁月里,张廷发被关起来了。等到“九一三”事件爆发后,周总理立刻让李德生去解救那些老干部。张廷发是第一批被接回北京的老干部。

1972年,张廷发再次担任领导职务。从那以后,他全身心投入到了空军的建设中,干劲十足,一心一意为壮大空军出力。

你知道吧,张廷发遇到的那些麻烦事儿,并没有因此就结束……

张廷发和王洪文发生了争执,心里想着不能让有野心的人击垮自己。

1975年年末,张廷发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终于发生了。邓小平主导的多项整顿工作突然被迫停止,形势一下子变得非常严峻。

1976年2月25日,江青私下召集了12个省市和军队的大领导开会,称作“打招呼会”。在会上,江青直接批评了空军领导,说他们不听话还不认错。张廷发后来提到,江青这是在间接拉拢他。

张廷发完全不在乎这件事,根本就不理。

在那次会议上,江青把两本专门用来造谣欺骗的“大字报选”,给了空军另一位领导,并要求他往下传达和印发。张廷发和党委常委商量后,决定顶住压力,不让这些东西流传出去。

有人质疑说:“为什么不把这下发给部队?”张廷发统一回答:“没有中央的正式文件。”这话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就是因为这件事,“四人帮”又给张廷发添了一条罪状。

果然没过多久,就有一场突如其来的攻击,把张廷发吓得够呛。这事是王洪文在背后策划的,叫“杜忠事件”。

1968年,空军在上海的一位副师长杜忠,被安排去接管上海的公检法部门。

杜忠在上班的时候,发现了张春桥他们在上海秘密搜集关于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内部资料。为了避免事情暴露,张春桥迅速把知情的杜忠抓了起来。

杜忠一被逮住了,心里特别不服气。他一口气写了四封举报信,想要向中央反映真实情况。不过那时上海是由张春桥掌控的,这些信件自然就落到了“四人帮”的手中。

杜忠被关押了很长时间,但他心里始终不服气。他想通过空军的渠道,把信送到中央去。结果还真如他所愿,当时担任空军副政委的黄立清,把这封信带回了北京。

张廷发一听有这封信,处理得非常谨慎,严格按照组织规定来办。他指示,这封信由负责清查工作的副政委高厚良、政治部主任刘世昌和黄立清三人共同保管。

其他领导人都避免接触他,生怕引发更大的问题。

张廷发心里明白得很,这事可不得了。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这事牵扯到两方面:一方面和毛主席、周总理有关,另一方面还和张春桥有关。当时的张春桥,职位多、权力大,可不得了!

就在这时,有人跑去告诉王洪文,说空军把信里的事告诉了很多人。王洪文没有调查,直接给空军党委常委扣了罪名。其实,王洪文就是想借这个机会,好好教训一下张廷发。

不久后,王洪文想要找张廷发谈谈,但张廷发前两次都找借口避开了。没过多久,唐山发生了大地震,空军的救援任务变得非常繁重,每天有几百架飞机在唐山的军用机场起降,张廷发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救援工作上。

就在那会儿,王洪文第三次叫张廷发过去,张廷发心里清楚,这次恐怕是逃不掉了。

张廷发收到了通知,王洪文要在三座门找他。他到了三座门,王洪文没等他说完,就开始摆谱了。只见王洪文走到张廷发面前,举着几张纸,上面写着揭发材料,在张廷发眼前晃来晃去。

王洪文急了,冲着张廷发大声问道:“你到底看没看过?”连问了两遍,张廷发都没吭声。王洪文不死心,又问了一遍,这下可把张廷发惹怒了,两人当场就吵了起来。

这次谈话,王洪文没什么收获。

张廷发心里明白,王洪文要跟他作对,两人可能又要被打倒了。但他想了想,叶帅和邓小平交代的任务——保留在空军的领导权,不能让野心家夺走。为了这个任务,往后做事得动动脑子,讲究点策略。

要是没有张廷发事先把事情安排好,这件事肯定不会这么顺利解决。王洪文吃了亏,肯定会找借口去挑张廷发的毛病。

不久后,在南京空军的党委扩大会议上,有人站出来直接批评黄立清,说他在传达贯彻军委扩大会议精神时,说的话有些问题。

王洪文看了信后,在信上画了57道杠,张口就来,硬说黄立清那些所谓“为邓小平鸣冤叫屈”的话,全是张廷发在背后指使的。

在会议上,王洪文手里握着一封信,打算用它来动摇空军领导层。他大声喊道:“黄立清敢说出那种话,如果没有第一书记的默许,怎么可能?”

这件事上,王洪文竟然“指使”空军写报告,并且还要上报给军委。但张廷发想了半天后,直接决定既不讨论,也不写报告。为什么呢?张廷发他们觉得黄立清说的话其实一点问题都没有。

张廷发态度坚定,空军党委里的大多数常委都支持他,他的政治立场非常坚定,根本就没有跟着“四人帮”走歪路,而是另起炉灶,自己乱搞。

张廷发接到叶帅的电话后,马上办好了出院手续。

朱老总和毛主席相继去世后,张廷发明显感觉到“四人帮”带来的压力如同泰山压顶。那段时期,他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吃不下饭也睡不好觉,每天都在想如何应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

这么一来,流放那几年落下的病根,再加上精神上的折磨,把他弄得精疲力尽,最后只能住进空军总医院治疗了。

就在这个时候,“四人帮”那帮想要夺权的势力,嚣张到了极点。

9月底的一个日子,叶帅先给张廷发打了电话,说了几句话。随后,他又派人去医院探望张廷发,并特别叮嘱他:“好好治病,部队也不能不管。”

张廷发一下就听出叶帅话里有啥不对劲。他赶紧让身边的人去办出院手续。

没过多久,张廷发收到了军委的通知,让他去参加驻京部队领导人的会议。在会议上,陈锡联代表中央宣布了粉碎“四人帮”的消息。张廷发当时刚出院不久,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听到这个消息后,激动得当场晕倒了。

张廷发进了医院,叶帅连忙跑去看他。叶帅握紧张廷发的手,关切地说:“廷发同志,你可受苦了!”张廷发眼眶红了,激动地说:“首长,我没让您失望!”

1977年,在军委会议结束后的宴会上,邓小平拿着酒杯,直接走到张廷发面前,亲自给他敬了一杯酒。随后,他对在场的所有人说:“张廷发可是已经准备好再次面对被打倒的风险了!”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立即提出要“纠正错误,整顿军队”。空军作为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在那个特殊时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几乎成了重灾区。邓小平对空军建设尤为重视,每次张廷发去汇报工作,他都会迅速给出具体的指导。

新领导团队确定后,张廷发决定启用许多在空军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同志。为什么呢?张廷发说,这些老革命家对空军非常熟悉,对空军有深厚的感情。此外,张廷发还向邓小平下定决心,坚定地表示:“哪怕要付出一些代价,也要把之前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尽快让空军焕然一新!”

邓小平对张廷发特别信任,还专门鼓励他:“我相信你!带着空军的队伍,一定能给大家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1978年10月12日,邓小平、叶剑英等领导人来到了天津杨村机场。在这里,张廷发带领着三千多名官兵,准备进行一次射击和轰炸的检阅。

校稿完成后,邓小平和叶帅等人兴高采烈地接见了参加汇报表演的全体空军官兵。随后,他们都发表了讲话,直接鼓励官兵们再接再厉,让空军的战斗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张廷发带着空军战士,出色地完成了预先规划的作战任务,表现得非常出色!

1985年,张廷发离开了政坛,辞去了空军领导的职务。尽管没了那些重要的职位,他对空军建设的关注却没有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