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为了学校门口的小摊生意,搏杀到这种程度的吗?三年了,我就在同一个角落看着一拨又一拨人兴冲冲推着小车来,没两天就垂头丧气把摊子撤走。每次他们来的时候,摊主们或许眼里还闪着一丝希望,总觉得这里“人流嘛,肯定能赚点”。但他们很快会发现这条路,没那么简单。
我用了一招,所有新手摊主几乎都吃不消。其实一点也不高级,无非就是送!送!送!对手卖啥,我就送啥。你站在摊子前,刚好遇到一个特价新品,可能还以为是哪家热情,殊不知这就是我的“小套路”——让顾客自己做选择。
说来不夸张,大概那天是新学期刚开,马路边的摊主突然多了一个卖火鸡面的。三块钱一份,他的摊子前稀稀拉拉站几个学生。但我第二天换了新招——只要有人来买寿司,不管买几份,都送火鸡面!老熟客熟门熟路,直接走过来“今天有什么送?”我把一份火鸡面递过去“来,尝尝,不用再去旁边排队,今天买我家寿司送这个。”对面的摊主,看着自己锅里剩的面,脸色变了。
说实话,这样做亏不少,尤其是火鸡面这种有成本的东西,但“人流买气”最重要。送的东西贵不贵不紧要,关键是把顾客心掏出来。三天不到,对面摊主连锅端走了,人影都不见。
后来又来了卖冰粉的,卖钵仔糕的,还有搞关东煮的摊主,我都照着送。买我家的寿司,或者干脆什么都不买,让熟客来打个招呼,也给他们一份。家长们乐得合不拢嘴,拉着孩子来“白捞一份”,学生们也觉得这摊子不一样。“占便宜”这个事情,谁能拒绝?只要让顾客觉得有实惠,你就是这条街上的“主心骨”。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这么干。有人看我送东西眼热,跟着学,可没几天就撑不住了。该说不说,这一条街上,一直只有我的摊子生意能长期做下去。送出去的“成本”,有时候就是你坚持下来的门槛。旁观者不一定看得明白,同行心里其实门儿清市场多的是挑选你的顾客,但真心待人的,顾客才会不断回头。
送赠品这一招,其实也是一种自我革新。我得时刻琢磨那些新来的摊主都在卖什么,再把它变成我的“赠礼”。于是我的摊子上多了火鸡面、冰粉、钵仔糕,还有关东煮寿司。整整一年时间,摊子上的产品越来越多,口味变得更丰富。客人们有时候会觉得新鲜,顺手挑一样,甚至有人说“姐,你这摊子快成了小型美食广场了。”
送赠品不仅让我的小摊子热闹了起来,还锻炼了头脑。每次要送什么,得掂量当下流行什么,这样能跟得上顾客的胃口和喜好。“小便宜”是给客人的门票,但“好吃”、“新鲜”、“变化”,才是真正的大招,让你自己站得住脚。有人说“这样不是亏本吗?”其实只要你有自己的主营产品,赠品只是吸引顾客走进摊位的理由;只要人流不断,生意才算真正起来了。
三年来,摊子前已是老熟人扎堆的场景。学生们毕业了还会回来找我,家长们路过总会喊一声“今天送啥呢?”偶尔遇到新的摊主刚起步,我看他满脸希望,总想提醒一句“还是要有点杀手锏。”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同行竞争确实让我的本事变多了,摊子也逐渐丰富。就像打仗一样,要守住阵地就得有些血性。如果你什么都不做,还等着顾客天生喜欢你,也许只能看着人来人往,自己却越来越寂寞。市场从来不养懒人,摊位也不等着被动者发家。
今年生意更好,平均一天能卖300多块钱,算算一个月下来真不比上班族差。街坊四邻时不时问我怎么做的,我也只说你要心里有本账,别人抢你饭碗你就得想法子,不然还不如收摊回家。赠品不是万能的,但没人喜欢“铁板一块”的做生意。有人更喜欢把钱花得值,哪怕是得一份冰粉也高兴半天。这点温情,人心里有数。
你要问我,会不会一直这么下去?这个市场,永远有新人加入,也有不愿拼的人离开。但我相信,只要“让人占点小便宜”,摊子前就有故事。是不是每个人都认同我的做法?未必。但没有行动和变化,也很难在这条街站稳脚跟。
今天的我,依旧每天更新摊子的日记。有时候,是讲讲送赠品的趣事,有时候,是和客人们说说心里话。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街头竞争”呢?如果你有摆摊故事或者经营小窍门,欢迎留言,一起聊聊那些摊子上的成长和坚持。你的想法,现在就可以分享,这一条街,也许正等着更多“敢拼敢送”的新面孔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