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辉达娱乐介绍 >

辉达娱乐介绍

三十年前八款经典老车,卡车中的老古董,你还有记忆吗?

并非所有老车都能称作经典!细数七八十年代的经典老式卡车,它们是一代老司机的回忆,堪称卡车中的老古董,这些经典老卡车你还有印象吗?

1、第一代跃进牌NJ-130汽车

这是最具年代感的南京嘎子车,在六七十年代,它是最为畅销的两吨半车型。南京跃进汽车其实是嘎斯51型的仿制品,底盘和发动机都与嘎斯51相同,只是驾驶室做了些改动,性能还算不错。跃进牌汽车有六个档位,包括五个前进档和一个后退档。

第二代跃进小卡的载重量应为三吨。当年南京130被称作南京嘎斯,行业内流传着一句话:开不动的“黄河”,站不住的“嘎斯”。当时嘎斯采用“油刹”制动系统,没有真空助力,踩下去阻力很大,急刹车十分困难。而且不能超载,一旦超载就停不住。其设计上的缺陷在于,由于引擎设计问题,油底壳很容易漏油,以当时的技术水平很难解决这一问题。

2、东风EQ140

东风EQ140,上图展示的是二汽生产的第一批140车型。1967年,第二汽车制造厂开工建设,1969年第一批东风EQ140下线并投入量产,当时为军绿色军用车辆,主要供军队使用。这款小挡风玻璃的车型,是一代老司机那个时代的记忆,承载着美好的回忆。

至于民用东风EQ-140汽车,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军用卡车开始向民用卡车转型,上图就是民用版的东风EQ-140汽车。驾驶解放CA10的司机都很希望能开上这款车,在那个年代,140不仅载货量多,而且视线好、转向灵、挂档轻、速度快还省油。为了省油,短距离下坡时会挂空档熄火,靠8个气压控制车速,等气压降到3个时再挂档行驶。我开过东风140,它确实是辆好车,比解放汽车强多了。东风EQ140自重轻、马力大、速度快,最快能达到每小时100公里。

3、解放CA10B

早期的CA10发动机没有启动马达,发动汽车必须用手摇……在那个年代,配备启动马达算是很奢侈的配置。这款车在冬季每天都要放水,第二天启动前得加水并手摇盘车,让润滑油充分润滑。但它的毛病不少,尤其是爬坡时水箱容易开锅,油泵也容易出现气阻导致不供油。

司机出门在外,自己换缸垫是常事,起步或爬坡时稍猛一点就可能折断半轴,所以备一桶机油是出门的必备品。要是这款车当时能配备液压转向,那就很棒了,体力差的人开起来确实很费劲。

不过解放CA10B也有优点,比如后保险杠非常结实,从来不会坏,整车稳定性也不错。但它的视线不如东风EQ140。解放卡车为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国人为此自豪,民族为之点赞!一晃快40年了,很怀念这款解放车。

4、解放CA141

我学车时开的是CA10B,工作后开的是米白色5速CA141,后来又换成了蓝色6速CA142;6速的142配备日本进口变速箱和一汽专属的双级减速后桥。CA141最早的5速车型没有同步器,用的是825轮胎,后期的6速车型一带同步器,搭配900轮胎。CA141的远近光开关在离合器踏板左边。18年前开这款车时,机械式离合器有个方便之处,就是离合器松了可以自己调整。很怀念它,6挡的解放开起来比5挡的东风顺手,挂档顺畅,怠速特别低,声音也很好听,正常情况下百公里油耗在26到27升左右。

解放车采用正极搭铁,车辆放置一段时间后,电瓶经常亏电,小毛病也比东风车多一些,东风则相对耐用。解放的变速箱带超速档,有六个前进档,在上坡和极速方面比东风更有优势。在当时来说已经非常不错了!但它载重量较低,钢板弹簧经常断裂,而且暖风不热,刹车气泵也经常出问题。不过141声音好听,驾驶室不错,车门好关,方向轻,只是大梁偏软。当时在我们县城,能拥有一辆这样的车可是件很风光的事,是很多驾驶员的梦想。

5、东德老依发

驾驶座椅左下方有电源总闸,启动时用24伏电源,用电则是12伏。刹车采用油顶气方式,刹车油用T2000。停车后,关掉电源总闸就能下车回家。依发虽然是四缸发动机,但动力强劲,不过稳定性较差,配件价格昂贵,维修费用也高,耶耳奇的动力则更猛!依发的刹车系统很特别,先靠气体再转为油路,气顶油的设计导致刹车效果不好。配件很难弄到,不过依发车不用抬发动机就能更换曲轴,而且油底壳有水道用于散热,在那个年代可以说相当先进了,但在质量上不如日本车和沃尔沃。当时有日野、依发、三菱、沃尔沃等车型,右舵车也不少。年纪大了,当年开沃尔沃起步挂八档就很带劲,日野车也不错。好汉不提当年勇,七八十年代当个司机,就算给个县长都不换,真是这样!

6、五十铃TD系列卡车

最经典的日系长头卡车当属五十铃TD系列,五十铃也被称作依士滋。它的方向没有助力却还算轻巧,在那个年代,其动力十分出色。日本车确实不错,性能稳定,不易出故障,什么路况都能应对。TD72的后尾灯特别好看,是方形的,一红一黄,而且它的排气制动很好用,刹车性能更是没话说。真是辆好车,三十多年弹指一挥间,真想再开开TD72。

日系大货车的发动机、变速箱、后桥、轮毂,在冶金工艺、材质、转向系统、制动系统、驾驶室及操作设计等方面,都可以说做到了精工细作,很少有粗制滥造的劣质产品。六七十年代,中国卡车载重量最大的估计是解放牌和交通牌(大头车),为4吨,后来才有黄河牌(柴油机)8吨,其余大多是2.5吨,比如跃进、福建、武汉、南昌、无锡等品牌,而且大多是小马力汽油机。大马力的日本车一进入中国,其外观、性能和质量一下子就吸引了国人的目光,尤其是大气的外观和颜色。当时感觉中国汽车工业至少落后日本30年。

7、卡玛斯

卡玛斯是前苏联著名的重卡品牌,我坐过卡玛斯,但它不如日系车。俄罗斯人在研发上投入较少,导致卡玛斯费油、马力小、发动机爱出毛病、载重量小且车身笨重。卡玛斯似乎是军用车型,主要考虑在寒带使用。八九十年代有司机抱怨,这车开小窗不挡风(当时车很少有空调),夏天开着特别热。以前东北的卡玛斯很多,现在已经没有了,有的话也只在林场里能见到。它的V8发动机可以单缸先着火,低压钢丝轮胎非常好,拆解轮胎也很容易。

8、三菱T850

三菱T850搭载三菱直列6缸柴油6D22发动机,排量达11升,在七八十年代,这绝对是款超级好车,即便现在北方有些地方还在使用,而且没什么毛病,只管加油换轮胎就行,发动机始终红红火火、干干净净,变速箱和牙包也是如此。日本车耐用的设计在于大排量小扭矩,就好比一个能扛100斤的壮汉,只让他扛50斤,这样就不容易受损。八九十年代,谁要是能拥有一辆三菱T850搞运输,那可是很多男人人生的转折点。

开惯了老解放,突然开这种三菱日野,一开始会很不适应,甚至有点吓人。按照开老解放的起步油门深度,这种日本货车空车时后轮肯定会打滑,可见其爆发力有多好。日本货车标多少吨就拉多少吨,稍微超载就跑不起来,不像国产货车可以超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