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辉达娱乐介绍 >

辉达娱乐介绍

亚洲新型远程轰炸机即将亮相,无需中途加油直达纽约

美国突然传来不好的消息,东方大国公布了自己的超级轰炸机方案,宣称它能直接飞到纽约进行攻击,让美国也体验一下战略轰炸机带来的压力。

一直自称为“东方大国”的印度,最近公布了一项“宏伟”的目标,据环球时报报道,印度相信只需要十年时间就能研制出一架“超级战略轰炸机”。这架轰炸机结合了俄罗斯图-160和美国B-21的优点,成为一款能够攻击距离1.2万公里以外目标的尖端装备。

目前还没有一架自己的轰炸机,但印度依然充满信心,觉得自己能在十年内研制出一款超级战略轰炸机。

印方这个规划吧,虽然梦想总是挺美好的,不过空想也不能太过于天真。别说要研发“超级战略轰炸机”了,就算是国产的四代机,他们自己都还没搞懂怎么用,这份自信从哪冒出来的?

大家都知道,印度在飞行员操作飞机和飞机制造方面,总是留下不少“黑历史”。他们引以为傲的LCA“光辉”战斗机,花了那么多年才差不多算是能用上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直接跳跃到制造比战斗机复杂百倍的战略轰炸机,尤其还要具备洲际飞行能力、隐身性能,还能搭载先进导弹,难度可想而知。

在发动机、材料、航电系统以及隐身涂层这几方面,哪个不是世界一流水平?印度在这些关键技术上的储备,说“几乎没有”可能显得有些夸张,但距离自主研发战略轰炸机,确实差得非常远,几乎没有一点基础。

特别是在发动机和隐身技术方面,这两项被美俄都视为核心机密,谁会真心实意、毫无保留地把这些技术传授给印度呢?

有人可能会纳闷,为什么印度这次没有像以往那样去外头买战略轰炸机呢?印度的军工确实有“遇到难题就买买买”的习惯,不过像战略轰炸机这种关乎国家安全的顶级武器,光靠买来的技术是行不通的,要掌握哪些核心核心的技术,靠买是不行的。

即使能买到一些零部件,怎么把这些东西整合成一个高效又靠谱的作战平台也不是那么容易得。就像印度自己“国产”装备的例子一样,很多时候都是“万国牌”零件拼凑而成,磨合起来问题一大堆,影响整体性能。

战略轰炸机对可靠性和维护方便性提出了最高的标准,以印度目前的工业水平和整合能力来看,即使真的能打造出一个原型机,能不能顺利飞上天?飞行多长时间?维护成本多高?实际战斗力几何?这些都是悬而未决的大问题。

印度对战略轰炸机的“迷恋”,源自于它的“大国梦”,拥有这样的飞机,确实是成为核大国“三位一体”威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问题在于,事情不能一蹴而就,否则这些“大新闻”只会变成又一次没有实质内容的炒作,其最大意义或许只是为印度军工集团争取巨额预算提供借口。

最近,印度和美国关系出现了裂痕,媒体之间也展开了激烈的口水战。

让人一看就能明白印度“实力”的增强,《经济时报》特别提到,这款轰炸机装备了布拉莫斯导弹后,完全可以不用空中加油,就直飞纽约去攻击。

在很多人心里,印度和美国之间一直表现得像是“暗中较劲”的关系,可这突然之间,美国就变成了印度“超级轰炸机”的潜在对手,怎么会有这种转变呢?

实际上,印度和美国的关系最近确实有些紧张,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成了两国之间主要的矛盾点之一。

比如不久前,印度工商部长表明,他们会根据自身实力和地位与美国进行谈判,不会受到特朗普设定的截止日期限制,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坚定立场。

实际上,印度采取如此强硬的态度,多少也是被迫无奈。在关税谈判中,美国要求印度开放农业市场,大量进口美国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还要对汽车征收关税,甚至对印度出口的汽车征收近25%的高额关税。

虽然印度经常被看作是“墙头草”,但他们也是有底线的。征收汽车税就像是把印度制造业升级的空间堵死,严重打击了他们关键的出口产业和就业岗位;而放开粮食进口,则直接威胁到印度的粮食安全。

印度人口稠密,粮食安全对国家来说至关重要。一旦大量依赖进口美国的转基因粮食,就像把自己的饭碗交给别人手中一样,风险很大。

如果美国某天心情不好,或者在粮价和供应方面做出些手脚,印度国内就会变得非常被动。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国家,印度绝不会在这个问题上轻易妥协。

因此,印美之间在这个问题上陷入了僵持状态,双方媒体也开始互相攻击。美国的媒体先是报道印度在“5.7印巴空战”中惨遭失败,还声称最近发生的印度空难,是由机长故意违规操作造成的。

印度的媒体也没留情,直接把纽约当成了印度“杀手锏”的潜在目标,试图向美国发出威胁警告。

真正的高品质超级轰炸机,还是得由真正的东方大国来研制出来。

不过,印度媒体只把“超级轰炸机”作为一个炒作的噱头,这并不意味着这个领域只有美俄两家在玩。真正可靠的超级轰炸机,或许还得由真正的东方强国来研制出来。

与印度那种好高骛远的态度相比,中国在发展轰炸机方面显得更加踏实稳健。

我们没有因为图-160、B-21这些先进的轰炸机而失去节奏,而是选择在现有的轰-6平台上持续进行改进和升级。

轰-6系列已经服役了多年,平台稳定可靠,现在的重点就是增强“内功”,比如换装更节油、更强劲的发动机,升级现代化的航电系统。最重要的是,积极研发配套的先进弹药,各种射程和用途的巡航导弹、高超音速导弹不断引入,让“六爷”的战斗能力持续提升。

更关键的是,在不断对轰-6系列进行改进、投入大量装备、建立起稳固的战斗力的同时,我们也在积累核心技术、培养专业人才,以及锻炼整个航空工业体系的整体实力。

这些扎扎实实的经验和技术实力,才是未来研发更先进轰炸机(比如传说中的轰-20)最坚实的基石。要想打造出下一代真正意义上的“超级轰炸机”,必然是在这种务实、深厚的科技和工业基础上水到渠成,而不是靠喊口号或吹牛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