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届成都国际车展的16号展馆,往年这里豪车云集、人声鼎沸,今年却静得出奇。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劳斯莱斯的炫酷展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小米汽车和宁德时代的科技展示。
一位每年都来打卡的车迷站在空旷的展厅里,茫然地查看展位图:“那些闪闪发亮的超级跑车呢?那辆价值千万的限量版劳斯莱斯呢?那些穿着优雅的车模呢?”一切都消失了。
2025年成都国际车展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八大豪华品牌集体缺席,包括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劳斯莱斯等超豪华品牌,以及雷克萨斯、捷尼赛思和捷豹路虎等二线豪华品牌。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01 豪车集体退展,西南市场风向突变
成都车展作为国内四大A级车展之一,一直是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汽车盛会。往年的16号馆都是豪车及改装车专馆,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劳斯莱斯等顶级品牌云集于此,是观众最喜欢的打卡地。
然而,根据2025年官方展位图,这些超豪华品牌全部缺席,二线豪华品牌如雷克萨斯、捷尼赛思和捷豹路虎也同样未参展。展位已被小米、红旗、广汽本田、小红书、宁德时代等品牌取代。
这不是个别品牌的下滑,而是整个豪华车细分市场的集体性衰退。数据显示,我国超豪华车的进口量从2023年开始持续下滑,2024年加速下滑,2025年上半年仍保持较强下滑趋势。
以保时捷为例,2025年1-7月在华销量仅为21,302辆,同比下降28%,且仅占其全球市场总销量的14.5%,相比巅峰时期30%的占比跌去近半。这已经是保时捷在中国市场连续第四年的销量下滑。
02 销量全线暴跌,豪华品牌风光不再
比超豪华品牌低一个级别的BBA品牌(奔驰、宝马、奥迪)日子同样不好过。今年7月份,奔驰销量同比下滑37.2%,宝马下滑21.7%,奥迪下滑26.6%。
那些二线豪华品牌的处境则更加艰难。雷克萨斯、英菲尼迪、捷豹路虎等品牌的市场空间被不断挤压。玛莎拉蒂的情况更为严峻,去年在华销量只有1,209辆,同比下滑58%,且今年1-5月仅售384辆。
从市场份额来看,今年7月豪华车零售量仅为17万辆,同比下降20%,环比下降29%。豪华品牌在当月的零售份额只有9.3%,同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这表明传统豪华车市场面临的压力一直都存在,而且还有加剧的趋势。
豪华品牌大规模缺席成都车展的背后,是传统豪华车的式微。超豪华总体走弱,体现超高端消费群体的购买力暂时放缓。
03 自主品牌崛起,新能源车强势抢滩
与豪华品牌节节败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新能源品牌的全面崛起。具体来看,鸿蒙智行2025年上半年总交付21.5万辆,同比增长10%。
其中问界M9在50万级以上高端市场表现尤为突出,上半年累计交付超过6万辆,2025款车型正式上市,大定数量便突破6万台,成为该细分市场的销量冠军。问界M8在2025年1-6月累计销量为3.48万,大定数量超过了7万台。
极氪科技2025年上半年累计交付244,877辆,同比增长14.5%。极氪品牌上半年累计90,740辆,领克品牌上半年累计154,137辆。
这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正是理解中国车市现状的关键——中国新能源品牌高端车型正凭借电动化、智能化方面的领先优势,成功吸引了原本可能购买传统豪华车的消费群体。
当消费者越来越看重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车联网等科技配置时,传统豪华品牌在燃油车时代的品牌溢价和性能优势正被快速稀释。
04 市场格局重构,车展价值重新定义
成都车展的冰火两重天,本质是汽车行业“新旧动能转换”的缩影。西部市场10%的增速蛋糕并没有变小,但分配规则已经改写。
那些还在燃油车赛道犹豫不决的品牌,正被比亚迪、鸿蒙智行等“新物种”快速吞噬市场份额。当福特烈马新能源选择在成都全球首秀,当别克急匆匆发布“至境”高端新能源子品牌,我们能清晰看到市场的新法则。
要么像小米汽车那样带着AI机器人入场,要么像212品牌那样深耕越野细分市场,试图用情怀续命。中间地带的生存空间,正在被加速挤压。
与缺席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主品牌的“地盘扩张”。比亚迪霸馆9号馆还嫌不够,索性把“仰望U8应急浮水”搬到室外演示;奇瑞用五大品牌承包整个5号馆;长安携五个品牌在10号馆打造“全系科技秀”,展台面积比去年扩容近三成。
这些自主品牌的展位策略暗藏玄机。西南地区600万辆的年销量和对SUV、皮卡的偏好,让奇瑞纵横越野序列、长城坦克等产品精准卡位。
第二十八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即将于8月29日至9月7日举行。本届车展汇聚了近120个汽车品牌,展出规模达22万平方米,预计展出车辆超过1600辆。
但真正值得关注的不是谁来了,而是谁没来。保时捷们的身影消失了,但比亚迪、奇瑞、长安等自主品牌却以更大的展区面积、更前沿的技术展示填补了空白。
那些仍然留在展位图上的品牌也应该警惕:明年此时,自己的位置是否还能保住?在当今中国汽车市场,活下去已经是一种成功。
关注我,带你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