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平解放前夕,著名抗日将领马占山拒绝了蒋介石的邀请,极力劝说傅作义选择和平起义。
1949年初,一架飞机悄悄降落在北平的天空中,这是蒋介石特意为马占山安排的,想让他尽快离开。只要他同意,几个小时就能飞到南京,继续过着高官的生活。
这位64岁的老将军坚定地说:“不走!”这话一出,北平城里议论纷纷。当年那个让日本人害怕的英雄马占山,坚决不听蒋介石的话。后来他怎么样了呢?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东北设立了不少机构,并让马占山当了东北副司令长官。听起来挺风光,但实际上是个虚职,马占山根本没实权。他明白蒋介石的心思,就一直说自己有病。后来被催了好几次,才勉强去了东北就职。但没待多久,他就受不了了,又跑回了北平。
那时候,北平城快要解放了。国民党士兵们都很害怕,有的人躲来躲去,希望奇迹般逃过这场变局。然而,在混乱中,马占山却站出来,提议大家放下武器。
那时,马占山的老部下慕新亚、栾乐山等人握有重兵,职位显赫。不少人认为,凭借这些关系,他完全可以左右逢源,甚至影响大局。形势复杂多变,慕新亚急忙来到地安门探望,想询问应对之策,却只得到了这样的答复:“南下我们不去,告诉栾乐山,坚决不能走!”
当傅作义对和平解决北平的事情拿不定主意时,马占山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傅作义的好兄弟,马占山亲自去找他,耐心地分析了当前的情况,最后劝说道:
会看形势的人才智过人,北平和平解放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傅作义做出了决定,从而实现了北平的和平解放,让百姓免受战火之苦,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也因此得以完整保存,马占山的贡献不可忽视。
马占山一生中多次做出了明智的决定。他出生于1885年,从7岁起就开始为地主放牧。到了19岁,因为一匹丢失的马被错怪为偷卖,遭受毒打后,他一气之下加入了山贼。
1904年,日俄战争开始了。马占山听了清廷的话,从一个山贼变成了正规的游击队战士,后来还加入了张作霖的大军。
1931年,当东北军大多选择不抵抗时,马占山却决定坚决抵抗。11月4日,在嫩江边,自以为是的日军以为这次战斗会很容易,却碰上了个硬骨头——马占山亲自带队,和士兵们一起拼死战斗,让日军完全没想到。
英雄有时候也会遇到困难,当日军包围并试图劝降时,马占山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了,他不得不选择了“投降”。
1932年3月9日,马占山参加了伪满洲国的成立仪式,并被任命为伪军政部长。这个消息一出,全国上下都感到震惊,大家都想不通为什么他会突然变成“汉奸”。然而,仅仅一个月后,马占山趁着夜色,带领200多名官兵逃离了城池,再次举起抗日的大旗。原来,这一个月的“投降”行为,其实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戏码。
马占山因为对北平解放有贡献,后来一直住在那里。1950年6月,毛主席亲自打电话邀请他参加政协会议,虽然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去成,但他心里非常激动。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马占山留下了一封深情的遗书:“我亲眼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获得了自由和幸福,国家实现了新民主主义,人们都过上了安定的生活。我这一生有幸看到新中国建立起来。虽然我将离世,但可以安心地离开这个世界了。”
1950年11月29日,马占山在北京去世,享年65岁。在他人生的关键时刻,马占山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因为他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和光明,看到了一个崭新中国的到来。
根据《马占山:识大体知进退的抗战先驱》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马占山是一位在抗战时期识大体、懂进退的英雄人物。他面对困难时能够看清大局,做出明智的选择,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抗日先锋。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点此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