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真事:1931年,仅一晚,土豪刘文彩以20条大船、4500口大箱,运走满满一船银两,金银财宝把宜宾的码头挤得水泄不通。这不是小说桥段,而是发生在四川的一幕。有钱有权的他,被戏称为“刘老虎”,普通人提到他,心里都打颤。可到了今天,竟然有人要为他翻案?刘氏后人齐聚庄园,喊出要“正名”的口号。到底,刘文彩是被人冤枉、还是罪有应得?刘家孙辈为何要不遗余力洗白,背后又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隐情?
围绕刘文彩,是一起罕见的全族舆论撕裂:孙子刘小飞站出来说爷爷其实是个好人,昔日受害人和一众史书记载却一口咬定他就是恶霸。一边是血统的坚定维护者,团团围着刘氏庄园开家族大会;另一边是真实的历史记载,深深钉在众多人心里。到底谁的说法算数?刘氏后人自信满满地举证辩诬,外界却怀疑他们只是“涂脂抹粉”。故事还没完,我后面还有更劲爆的细节等你来扒,千万别以为这是“翻案剧”的收官之作。
那年春天,安仁镇的刘氏庄园门口挤满男女老少。刘小飞张罗着,像极了热闹年会主持,问来问去都是“你姓刘吗,你叫啥辈?”这些人不远千里前来,为的就是一句“我们是刘家的人”。不少参与者表示,祖辈总在唠叨刘文彩那点家业和风波,普通百姓听着这些故事,有人耸耸肩觉得“老地主的事关我啥事”,也有人忍不住议论“要是没被搜刮,也许家里早翻身了”。复盘历史,各方争论都在:有人说,刘文彩是时代苦楚的产物,也有人指着史料骂他是祸国殃民。你觉得到底谁说的靠谱?
那一年,整个四川局势风雨欲来,但刘文彩靠着家族势力,表面一派安稳。刘文辉当上川军旅长,拉兄弟刘文彩入伙,几乎让刘氏一族横扫川南,地方政要、缉私查烟,大小官职全给亲兄弟安排得明明白白。百姓的日子却苦不堪言,“除了天上的风筝和地上的草鞋,其它都要被征税”,种田没收成,家里被抽得干干净净。但这一切,看似平静中透着冷峻——基层反抗很快被军队镇压,几千农民起义一夜间化为乌有。反对的人质问:“这种税收、这种盘剥,不该受到惩罚吗?”刘文彩背后的权力,却让所有质疑声都被镇压下去。历史就是这样——很多事看似过去了,实则悄悄埋下更大的火药桶。
剧情迎来惊天逆转。1931年夏,刘文彩暗中派人刺杀侄子刘湘,信息走漏,刘湘大怒调来飞机狂轰乱炸宜宾,家门亲戚反目成仇。从此,春风得意的刘文彩仓皇出逃,临行只想着如何多捞一笔。本以为这时候他已经山穷水尽,没想到,刘文彩不仅把宜宾掏了个空,还“临别军费”,强征20万银元,把整个城市榨干。满载的金银如同压榨出的血汗,20船财宝随他一同南逃。那些曾经依靠的权力网络,此刻成了他自取灭亡的催命符。
外面打得天翻地覆,刘文彩回到老家,却并没收敛。空白官契在手,他靠一纸之约强抢村民良田,一下霸占12000多亩。田归自己,钱归自己,农民却还得为自己的地交租种地。谁敢反对?刺客和家丁候在门外,反抗者不是被赶尽就是被灭口。一次家族聚会表哥喝醉说了两句牢骚,没过几天命就没了。看起来一切风平浪静,实则民间怨声载道——你以为只要不出头就能自保?可权力的肆意盘剥,一旦滚起雪球,迟早会有人承受不了。和解根本无望,因为处在权力顶端的人,从没给普通人留过退路。
有些人觉得刘小飞努力为爷爷翻案,是孝心可嘉,还有人为他的坚持点赞。我倒是有点好奇,要是给每一个干过坏事的人翻案,都像他这么拼命,这社会岂不是会变成“谁会洗白谁有理”的逻辑?怪不得有些人总喊“史书不过是后人写的”,可前人干的坏事,难道还能被洗成白纸?要是在刘文彩庄园门口多开几场讲解会,他就能彻底摘掉“恶霸”的帽子,那以后我们是不是也该给所有历史人物再洗一遍?刘小飞说自己只想要“一个公正”,那被他爷爷盘剥的几千、几万真老百姓,他们的公正谁来给?你说,这种一边倒的家族叙述,是不是听起来格外滑稽?
说到底,刘文彩的孙子为爷爷翻案这档子事,到底是孝心作祟,还是想给家族镀金招财?有人觉得历史应该多元、不能简单定性,也有人气愤地说:明明白纸黑字写着压榨盘剥、有血有泪,就这样一句“家里有点冤枉”就能一笔抹掉?如果给所有做过坏事的权贵都留条“翻案捷径”,你还信不信历史?大家怎么看,是该让历史证据说话,还是该看子孙后代脸色,随便“洗白”自己祖宗呢?欢迎在评论区吵起来,左一句“正名”,右一句“翻案”,你是哪一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