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价格从60万元/吨的巅峰暴跌至6万元/吨,两年内蒸发90%! 但更惊人的是,这个价格已击穿全球70%锂矿企业的现金成本线,连龙头天齐、赣锋都陷入巨亏。 与此同时,政策重拳、产能冻结、技术变革三股力量正悄然推动行业反转,一场财富机遇的伏击战已打响。
一、价格触底:跌无可跌的残酷现实
当前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维持在5.9万—6.1万元/吨,而全球锂矿开采的现金成本普遍在6万元以上。 澳洲低品位锂辉石矿、江西锂云母提锂企业的成本甚至高达8万—10万元/吨。 这意味着,每生产一吨碳酸锂,多数企业净亏2万—4万元!
智利SQM公司凭借盐湖资源以4万—5万元/吨的超低成本倾销,进一步挤压高成本产能的生存空间。 青海盐湖提锂企业勉强保本,而江西宜春的云母提锂厂已大面积停工,部分企业因拖欠货款被诉至法院。
二、产能出清:政策与市场的双重绞杀,行业洗牌正以两种形式加速:
政策强监管:7月18日,藏格矿业子公司因违规开采被勒令停产,国内锂矿采矿权合规性审查全面收紧。 此前审计署通报江西8家锂矿企业手续不合规,需补缴税款甚至停产整改。 这一政策直接导致国内30%的云母提锂产能冻结。
市场自然淘汰:非洲锂矿因动乱减产38%,澳洲沃吉拉矿山因亏损永久关闭,全球超60万吨高成本产能(占总量30%)已实质性退出。 头部企业如中矿资源主动安排检修停产,行业库存降至13万吨的历史低位。
三、成本真相:盐湖巨头的“降维打击”锂矿企业的命运早已被成本结构锁定:盐湖提锂(青海盐湖股份、西藏矿业):成本仅3万—4万元/吨,当前价格下仍有利润空间;
锂辉石提锂(天齐锂业、赣锋锂业):依赖进口矿的企业成本达15万—17万元/吨,但自有矿企业可压至7万—10万元/吨;锂云母提锂(永兴材料):成本约7万—8万元/吨,0.25%低品位矿成本甚至超15万元/吨,已成亏损重灾区。天齐锂业一季度靠低价矿采购扭亏为盈,而赣锋锂业阿根廷盐湖项目成本仅4万元/吨,这些巨头正借行业寒冬收割市场份额。
四、需求暗涌:被忽视的爆发性增量,市场对“电动车增速放缓”的担忧掩盖了真实需求:储能需求井喷,2025年全球储能锂电需求达80万—100万吨,中国电动船舶订单占全球60%,续航突破380公里;
五、期货信号:资本已提前押注反转,5月底碳酸锂期货一度跌至5.3万元/吨,但锂矿股股价未创新低。 6月23日,期货日线出现“早晨之星”看涨形态,叠加周线两次底背离,触发资本大举抄底。 7月以来,碳酸锂期货反弹超15%,天齐、赣锋等龙头股底部放量上涨30%,机构持仓量创半年新高。
六、企业行动:头部玩家的“逆周期赌博”,行业寒冬中,头部企业正秘密布局:雅化集团整合5家锂业子公司,将采选、冶炼、销售全链条集中管控以压缩成本;天齐锂业转型新材料,研发金属锂、硫化锂等高附加值产品;盐湖股份新建4万吨锂盐项目即将试产,大中矿业斥资10亿扩建3000吨电池项目。这些动作直指一个目标:在价格反弹前锁定低成本产能,吃掉中小玩家退出的市场份额。
七、风险警示:虚假反转的三大陷阱,产能弹性陷阱:一旦价格回升至8万元/吨,江西云母矿可能迅速复产,供给压力重现;期货杠杆风险:锂矿期货自带10倍杠杆,价格波动5%即可爆仓,6月已有投机客因交割问题巨亏离场;